“五年太久,只争朝夕。”用这句话形容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负责人,最为合适。
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条例》规定,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将给予外资银行以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将对外全面开放。此时,中国加入WTO已整整五年。
为配合《条例》的施行,中国银监会于11月24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例实施细则》。就在当晚,渣打银行组织员工通宵加班准备相关材料,并率先向上海银监局递交了本地注册和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申请。花旗集团、汇丰银行、荷兰银行的相关负责人纷纷用最短、最快、第一时间来表示递交转制本地法人银行的相关申请材料。
这五年,中资银行也抓住时机,充分准备。剥离不良资产—注资—股份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这一路径,使中国国内银行在产权结构、管理经验、内控机制有大幅改观。
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是,国内银行的环境设施变先进了,服务态度变好了。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还会记得原来的银行是铁栏杆将银行工作人员与储户隔在两边,极少简陋的桌椅总是不够坐。而现在,宽敞的环境里有排号器、存款机、取存机、查询机、LED显示屏、传声器、42寸液晶电视。有的银行里还有糖果、咖啡甚至擦鞋机……
即便如此,我们还不能对国内银行保持乐观。因为,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还很明显,在世界500强的最新排名中,荷兰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位列第13名、14名、26名,而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只是排在199名。无论是在企业实力、产品、服务、经营理念,还是管理体制上,我们都有差距。
利用这些优势,外资银行会做三件事:一是快速申请设立机构及分支机构,在沿海省市布局;二是以优厚的待遇向国内一流金融人才招手;三是重点放在他们认为需中间阶层开发的细分市场,即国内的中产者市场。
外资银行的定位非常准确,他们不会在规模上、营业网点上与中资银行一比高低,他们目标是竞争力和利润,在自己关心的市场上一定要比中资银行有明显的优势,在利润率上要较中资银行高出一块。
外资银行虽然动作迅速,但也不会一帆风顺。当年,大量外资银行进入拉美国家,到真正融入这个国家并被民众所接受,经历了5~8年时间。虽然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估计外资银行也会水土不服,需要3~5年的适应期。而目前的中资银行已经建立了网络、品牌、人际关系等突出的优势,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他们不会坐失高端客户流失而无所作为。
当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资银行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隔离和保护其实是对中资银行的最大伤害。一个有挑战的市场,能够让中资银行发展得更快,更健康。中资银行股份制改造完毕,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资本风险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应该在与外资银行共舞过程中,弥补自己的短板——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变得更加有序,更加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距离又缩短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