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的苦与乐 苦乐交织房奴们的那些事



     纵然房价高得让人望而生畏,也总有些人从中发现契机,找到投资渠道,从而发家致富,悠然的过着舒适的日子。所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房事,也会发现从中不只是苦,也有乐。

  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刘明的座右铭。刚刚三十出头的他目前已拥有一套一百多平的大房,相比正在为房奔波的同龄人来说,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但这都是有原因的。

  作为第一批80后,刘明第一次确切地感受到买房需求是在2006年,也就是在他与女友的关系已经逐渐确定下来,开始为将来共同的生活作打算的时候。当时他买房并未多想资金的问题,因为两个人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只要楼盘位置好点就行。于是几经辗转,在对各大楼盘再三研究后,他决定买下北京五道口附近的一套建筑面积70平米的一居室开间。当时那儿的房价大概是每平米1万元上下,在刘明这些刚工作没有几年的年轻人眼中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豪宅,所以很多同事和朋友听说后,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一向敢想敢做的刘明还是抱着巨大的压力买下了。

  70余万的房款,在父母资助了20万首付后,刘明第一次尝到了作为房奴的幸福与压力。幸福的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压力则是源于房贷以及对勤俭节约辛苦工作的父母的愧疚。有压力便有动力,之后刘明的工作也一路顺畅,从一家IT公司的普通职员慢慢的晋升到营销主管,事业开始看涨,房价也紧随其后,放肆大涨。

  众所周知,2008年是戏剧性的一年。年初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货币政策再度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试探性探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调控由“去库存”转变为“挤泡沫”。2010年第一季度,房市神话继续上演,房价持续攀高。

  而刘明就属于比较有远见的一批80后,正好是在08年之前入市,10年年初出手卖掉,其卖房价与买房价之悬殊是可估计的。在卖掉后,他随之又毅然地买了套大房,就在大房成交后没多久,限购政策出台。而与他同龄的一位同事,却整天在跟他抱怨有关房子的事情,看着刘明悠然自得的小日子,此同事羡慕嫉妒恨啊!

  赶上分房,却没赶上买房

  1998年以前,或大或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一家老小,对于房子大家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更鲜见有人会将房子和商品联系起来。“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是那时福利分房的典型特征。而提及这个时代的住房特征,想起了曾经一位朋友说的一个有关他家的事情。

  那时他的朋友小雨十岁左右,父母都是北京一普通工厂的工人,一家三口是典型的中国式“七零后三口之家。”三十多平米的平房里充满了家人的欢笑。小雨的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女性,追求安稳平静的生活。但是由于当时的住址离单位太远,因而小雨母亲和丈夫商量准备换一个近点的。但想到的主要途径不是购买商品房,而是等单位再次修建更近的住房时向单位申请换房。此外,小雨的父亲平时喜欢和人讨论投资,总怀揣着“发财梦”,和几个工友都看好了一所中学周围新建的房子。因为小雨面临升学,父母想就近在学校周围租个房子陪读,这一想法也激发了小雨父亲买房再租出去的想法。

  按当时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尽管房价只有3千多一平,但面对十几万的资金还是囊中羞涩。小雨父亲很想向银行贷款,在房子上做笔投资,但和妻子商量后却还是不得不放弃。因为妻子的性格保守,不愿意去冒险。更何况听到贷款负债,更是闻虎色变。小雨的家庭其实就是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缩影。对房子的期许不高,即使有,也都寄托在自己的单位或者政府身上。即使有一部分人看到了房子的投资前景,也由于的确缺少资金或者没有贷款的胆量而作罢。

  但如今的他们,现在基本都是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最具创造力和开拓力的人群,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日益深浓的漂泊感,他们强烈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70年代的他们已经渐成为购房队伍中的主力军。

  几人欢喜几人愁

  大概几年之前,经常有人讲一个有关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购房的故事,一个先贷款住进新房,去世前才还清贷款,一个攒了一辈子钱,去世前才买起房子。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想必许多人都不得而知。

 学书法的苦与乐 苦乐交织房奴们的那些事
  但随着首批房奴的解放,某机构通过“首批房奴即将解放,你幸福吗?”的调查统计显示,类似于“美国老太太”的首批房奴,敢言“幸福”者竟然不到两成。因为他们都觉得做房奴之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但值得诧异的是,在“做了房奴后,后悔当初买房吗?”的选项中,62%的网友选择了“不后悔”,而且首套房贷解套后,32%的网友决定用闲下来的钱再进行房地产投资,考虑再买一套房。

  今年34岁的肖潇也是首批房奴。1999年,21岁的他第一份工作是酒店的一名服务员,工资每月1200元左右。22岁时家里人给他凑了5万元创业,没多想,他便按揭买下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70多平米,当时月供800元左右。之后,他的生活也就彻底改变了。一领工资,就先去超市买一箱方便面,实在不行就买几个罐头。所有人都觉得他脑子有问题,他自己也没敢告诉父母。

  直到三年后,他换了销售员的工作,再加上女友支持一部分,房贷的压力便稍微有些减轻。经过努力,到2010年,他终于提前还贷,结束了房奴生涯,在拿到房产证的那一刻,他和妻子都几度落泪。是幸福的泪?还是忆过往而心酸的泪?都不得而知吧。

  与肖潇相比,陈女士就是反面教材了。只要谈及房子的问题,她就会很懊恼地说:“后悔当初没有买房,没有多买房啊。”

  如今43岁的她在十年前就因离婚财产分割而成为百万富翁了,但她只是将钱一部分存到了银行里,另一部分借人吃利息了。当时也有人劝她买房子,那时她那的房价也就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但是考虑到有一套老房子,而且儿子读书,家里就她一个人,完全够住,就没有买。

  到2010年儿子上大学后,想到儿子长大成人也该成家了,于是决定给儿子买套新房,可四下一打听后发现,地段稍好的房子动辄上百万,根本买不起了。再回头看看周围的邻居,凡是买房的,身家都是上百万、几百万了。“听人劝吃饱饭”,想到当时没有听别人的劝阻,她真的是后悔莫及啊!

  90后:何不潇洒走一回

  确实,类似陈女士儿子的90后如今也开始渐入社会,也将成为买房大军中的一员。不过他们中准备买房或者已经买房的,不管按揭还是全款买房,基本都是像陈女士儿子似的让父母埋单。所以将他们这一代称作房奴或许并不准确,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相对于80后的不堪重负,更相对轻松,可能也是由于各种环境以及父母庇护的影响,导致他们也没意识到这是自己需要承担的。最终“愁房”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身后的父母。

  最近一位叫于越的90后女孩也即将晋级成某套100平左右的房子的业主了。家里已经为她付了8成首付,只是象征性地贷了一点款,这还是因为父母不希望她每月都是“月光族”。因此现在,于越每个月要还2000多块钱房贷,这一还款额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并不高。但即便是这样,她还是觉得钱不够花。看看她的生活账单,几乎80%钱用在了娱乐消费上,而自己永远都不太清楚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目前由于小区还没有交房,于越在离西单不远的新街口租了一套精装一居室,房租5000元。如果全靠她的工资,8000元交完房贷、房租,就剩下不到1000了,这点钱还不够她打车的。一向对她宠爱有加的父母当然是舍不得女儿受委屈了,于是直接给交了一年的房租。可即便是这样,于越还是寅吃卯粮,经常刷爆信用卡,家里经常替她还款,还时不时地接济她一些零花钱。

  对于许多人热衷的房子,好多90后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像于越似的就十分疑惑,她数了一下家里的房子,父母的、爷爷奶奶的加上购买的小公寓,在北京总计有不下三套房子。这么多难道还不够住吗,就是没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房子呢?然后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还月供,而每天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也许这就是时代不同,所造就的不同心态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53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李德福和中源协和的那些事 李德福 中源协和

原文地址:李德福和中源协和的那些事作者:伍家的永泰红磡集团董事长、中源协和实际控制人李德福从1992年至今,永泰红磡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产业投资集团,形成了“两主一翼”的产业格局,即“两主”为生命科技产业和养老产业,“一翼”

主题班会 学习的苦与乐

学习有苦也有乐》主题班会活动策划发布时间:2009-10-29《学习有苦也有乐》主题班会水上小学 郭锐【活动背景及目的】:本学期学校确立的教育活动的主题是礼仪规范教育。礼仪规范教育是个老话题,守纪律、讲礼貌方面的内容以前涉猎过,教育

男人不告诉你的那些事 吵架后男人爱你的表现

男人真心话 :男人不告诉你的那些事作 者:罗夫曼每个人都免不了恋爱,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恋爱。而在这本书里,爱情专家老罗将教你:如何在贼虫兽鬼的包围中,找到爱你疼你的好男人?如何爱对人、爱好人,成为他的“真命天女”?如何在“现实”中,找到“

声明:《学书法的苦与乐 苦乐交织房奴们的那些事》为网友让阳光拐个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