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中曾经最响的口号之一是“发扬老黄牛精神,无私奉献为企业”,可是近几年来的一些现象告诉人们,如果缺乏了公平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职工奉献越多,高管和职工的差距就拉得越大,这种奉献会演变为风险!要知道,身为职工群众的人也是有讲究的,别看平时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不顺心时顶多发句牢骚,可是真到了某种时候,也会显出本色来。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有种潜在的本性:尊他为“人”的时候,他可能非要做“牛”,让他做“牛”的时候,他就非要要做“人”了。 所以,企业机制的改革创新,要从建立公平的利益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开始,这有利于创新氛围的营造,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 现在,在国企和国有资本还占相当比例的股份公司中,常见到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象:隆重的会场上、醒目的会标上,写的是职工代表大会,而高管的讲话中却满篇不见“职工”的字眼,而是以“员工”取代了。 咋看来,“职工”和“员工”在提法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指的合同制工人,但怎么不在会标上直冠“员工代表大会”呢? 究其质,职工大概还有着一定的法律意义,而员工则可能带有“受雇于”的元素。极有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职工转为合同制后也是员工了,员工就是身份低下的被动劳动者而已。 不管目前职工的实际身份如何,“要尊重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的牌子还树在那里。但在国企和国有资本还占相当比例的股份公司中,即使职工被称为员工了,难道就不是主人翁了吗?眼下,许多私营企业主都开始明白过来,在要求尊重员工、尊重员工首创精神呢!
![公平竞争机制 公平机制“人”与“牛”](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361066137492.jpeg)
企业高管固然有主导企业方向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最终要受主体作用的制约,企业的主体就是企业的职工群众!企业高管能把自己看做是职工队伍中的一员,而不是自以为了不得以权弄势;能把自己融于职工之心而不是被职工千夫所指,企业的事就好办得多了。 有些东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机制这个东西就是视而不见、触而不及,却于企业运行中无处不在。企业中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发挥好企业内部各种设置和各种制度的相互协调作用,而现在最缺乏的是建立和完善发挥职工队伍主体作用的机制。机制创新要放开手脚,冲破传统,要拿着职工群众当人,着眼于激发每一个职工的活力。职工有活力,企业才有活力;职工很抱怨,“怨怨相报何时了”,企业会死气沉沉。 三十年春秋过后,国企面临着内部机制的功能重构,重构的目标当为企业赚钱、职工开心、劳资双赢。如果还是停留在职工只是劳动力甚至只是劳动工具的水平上,只知道支配使用职工而不关心爱护职工,如此的企业高管绝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连个好的管理者也谈不上。因为企业家、管理者、职工都是人,都有着对物质利益、精神文化和人生价值的共同的追求! 企业的同志们啊,企业发展生存到今天,面对共同的金融海啸冲击,就别再讲究什么官位级别了,要从公平激励公平分配入手,重在人文机制的构建,真正以人为本,使大家都有使命感、荣誉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