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国内银行客户策划逃跑计划
42岁的李一帆是一家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目前的个人资产大约在450万人民币,在国内多家银行都开设有账户,无一例外地被列为这些银行的VIP会员,但是,除了绿色通道——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可能不用排队之外,李总觉得VIP没有更多的特殊之处。前不久,李一帆收到了来自汇丰银行的邀请参加一项社交活动,他奇怪自己并非这家外资银行的客户,但是对方言及自己的基本情况时,李一帆十分诧异,他们将自己列为了“知名人士”的范畴。
李一帆心目中所期许的银行角色时这样的,当我和家人正在异国旅途中享受一顿晚餐时,一位殷勤的侍者在旁边微笑服务,侍者的位置正是我希望银行能够扮演的角色。
然而,李一帆认为自己对于国内银行的感受,除了名称上的区别之外,其他似乎区别不大。对于逐渐增长的资产,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打理。目前,汇丰银行的客户经理正在为他制定理财计划,他可能会考虑将其它银行账户下的资金做一次整合,他在考虑享受汇丰为他特别定制的金融产品……
事实上,大部分国内银行的客户都表示对银行品牌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名称上,并且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支持点也极为有限,自己并没有与品牌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结。这也暗示这些人未来随时有可能转投向其他的银行。一些高端的客户正在策划一场有意或无意的“逃跑计划”。尽管他们其中很多人已经用了某一国内银行十几年甚至更多年的服务,但是在考虑更换服务时,并不会有更多的留恋。
王志是交通银行私金处的一位客户经理,每年,他有定量的任务,并且有几个不错的大客户,但是,他并不清楚公司对于整体品牌是如何规划的,政策如何,“这是他们上头的事情”,王志发展客户交流的方式仍然是老三套:熟人介绍搭桥,请客吃饭,跑熟关系。至于这其中有多少能够维护、维护多久,王志心中并没有底。
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好自己的品牌定位问题,他们原本大量的客户资源可能面临被竞争对手挖走,从而导致严重的流失。
还有更多的国内金融机构,在做广告的时候,却极少有人能将其需要表达的东西弄清楚,即使清楚,也仍然局限在自己的产品导向,而非客户导向。似乎他们的广告是做给领导们看的,于是,体制成熟的外资银行像个挖掘机,不断挖走中资银行的客户。
一、背景思考
1、银行客户为什么会被竞争对手挖走?
2、银行客户经理如何防范竞争对手挖墙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