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至诚皮革有限公司刚刚和国内一个知名软件公司签订了ERP项目合同。签约仪式举行完之后,张欣的心情格外复杂。
张欣是最近加盟至诚的新员工,是被老板陈至诚挖过来负责项目的人。陈老板说ERP项目做完了,就组建信息中心。这让张欣很兴奋:老板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这就好比盖大楼时要任命一个筹建办主任,大楼盖成之后,这个筹建办主任就会成为大厦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至诚现在确定的项目组人员,应该就是将来信息中心的骨干。他这个项目经理,自然就是信息中心主任的不二人选。
但是,兴奋之余,张欣也有顾虑,他怕曾经遭遇过的“平淡”再次落到自己身上。在来至诚之前,张欣在一个酒店担任信息中心副经理,负责集团酒店业务方面的信息化工作。他先后在集团的几个分公司里面做过几个项目的甲方经理。对张欣来说,一心扑到项目上的日子是快乐而充实的。可惜,快乐是如此短暂,几个项目做完之后,张欣竟然再也找不到有挑战性的事情可做。系统维护的工作平淡而琐碎,信息化在领导心目中重新回到了边缘位置。张欣闲下来了,闲得失落,闲得困惑。他暗自苦笑:“我这个人就是做项目的命,没有项目就没有精神。”
这时候,陈至诚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张欣,力邀他加盟自己的公司。正在苦闷的张欣几乎立刻就答应了下来。到了至诚,张欣发现这里的信息化基本上是一穷二白,除了一个简单的财务系统,什么也没有。不过,董事会已经“觉醒”,他们意识到今后如果再没有一个优秀的系统来支撑,至诚将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因此下决心要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董事会对张欣非常看重,这让张欣重新燃起了“战斗的激情”。
陈至诚是个言出必行的人,ERP项目的招标选型在他的全力配合下,进行得格外顺利。“又有项目可做了!”张欣由衷地高兴,但是他的心里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不会再次因“无事可做”而跳槽吧?对于他这个“为项目而生”的人来说,平淡是无法被接受的。
张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服从自己的天性,做一个充满激情的项目经理,代价就是频繁换工作;要么,实现自己人生的重大转型,当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信息部门主管,进而再向CIO努力。张欣犹豫再三,还是把这些想法告诉了老板陈至诚,他觉得虽然这是自己的事情,但是从对公司负责的角度考虑,他还是应该在启动项目之前给公司一个明确的说法。
陈至诚从企业的战略转型、未来发展再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英雄到革命梯队,足足跟张欣说了三、四个小时。他是真的看中了张欣这个小伙子--有头脑,肯钻研,悟性强,虽然有些急躁和理想主义,但是很有责任心,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骨干。
张欣一边听,一边还在犹豫。他很了解自己,对于那些繁杂而单调的系统维护工作,他实在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是琢磨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将别人认为不能实现的需求通过技术钻研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喜欢与软件公司的项目人员过招和切磋。
不过,陈至诚有几句话确实说到了张欣的心坎上,“不久的将来,我们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带动产业化,而不仅仅是把管理软件当作简化工作,减少工作差错的帮手。这个项目做完了,你还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老板看待信息化的眼光、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以前任职过的那家酒店比,确实有很大不同。虽然张欣很少把信息化上升到什么战略层面来考虑,他还是感觉到了这几句话的分量。
张欣经过慎重考虑,又征求了一些亲朋好友的意见,决定在至诚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不过,他明白,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CIO还有很远的距离……
点评:
非常欣赏张欣这一身“不干活就难受的贱骨头”,就凭他“没有项目就没有精神”这一条,就敢断定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其潜能不可限量。假如我是至诚公司的老板,一定也会三顾茅庐把他挖过来的。
其实,张欣生就的是干活的命,不是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材料。企业家是预言家和梦想家,能够在困难中发现机会,能够把不起眼的小事转化为难得的机遇,能够点燃变革之火,不断把企业引向未来;企业家是战略家,善于发现新的市场,发明新的经营模式,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处理未知的世界,变潜在的可能性为现实的可能性。经理人是计划者,是秩序的维护者;是执行者,是行动的专家;经理人能够在一片红火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分析的清清楚楚,把行动方案设计的天衣无缝,把执行变成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经理人是现实主义者,不断的追求落实、确实、真实……“为项目而生”的张欣显然是个职业经理人胚子。
“项目经理”是经理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很好的起点,但经理人不能一辈子只做项目经理。当然,做项目经理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经历,实际上,一个项目就可以看成一个临时性的“企业”,项目经理的职责从业务技术到计划管理,从外部资源的争取到内部团队建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做项目经理入手,很容易就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部门经理。当然,我不是说做部门经理是项目经理的最佳归宿,其实它也只是职业阶梯上的重要一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目标当然也应该是CEO。而CIO就是通向CEO的一个最坚实的台阶。
说CIO就是通向CEO的一个最坚实的台阶,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一,是因为CIO所主持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不同于企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在对企业全局的把握上,必须具备CEO的视角;必须象CEO一样善于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学会“弹钢琴”……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主持对企业的业务逻辑进行梳理,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对业务计划进行完善……然后才能进行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而这些工作,本质上与CEO的工作是相同的。
第二,随着“平台”软件的出现,用户主导信息化的时代即将到来,而CIO就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建造师。这样的CIO其工作重点已经不再IT技术(尽管他们也是精通IT技术的人),而是一类新型人才。他们首先是企业信息系统建造过程的领袖和“管理者代表”,并能够领导和指挥大规模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企业需要这样的新型人才长期负责信息化项目,还因为每个企业的信息系统都将是个性化的、动态部署的。前几天在东经集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交流,他认为,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动态环境中,企业经营战略的变更频率是3-5年,而每一次大的战略变更周期之内还会有更多的小调整,而每次战略调整都需要Grabber理念与Holde生态系统的变化。可以由此推断,企业信息系统也需要相应的变化。因此,未来的企业信息系统是在平台软件之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动态系统,企业信息化项目也就变成了一个有始无终的工作。张欣完全不必担心项目完成之后没事可干,只会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不断成长。可以预见,未来的企业一定是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使由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组成的群体变成一个反应敏锐、高度协同的整体。信息化的最终是将信息系统“化”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这时候,企业也就不用再谈什么信息化了,而企业的CIO也逐步与CEO合二为一。
第三,CIO在进行信息系统设计与不断改造的过程中(平台软件的出现开创了CIO自主设计与不断改造自己的信息系统全新空间),能够积累大量的企业管理的“模式语言”。“模式语言管理”是张西振、王甲佳等人引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种管理方法(更多“模式语言管理”资料请参看http://blog.sina.com.cn/m/xizhen)。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常常表现为处理各种问题的“直觉”。譬如说,一位市场营销高手具有感知市场变化的能力,但是,他对市场的感知往往表现为一种直觉,这种能力的拥有者很难把它表达出来。所谓直觉,是一种潜意识的内在感觉。科学研究已经表明,这种直觉来自下意识地发现的“模式”、“结构”。如何将这种基于个人直觉的能力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也是企业信息化重要任务。运用“模式语言管理”技术,将员工的直觉能力充分的结构化,转化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流程、标准和方法库,并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企业模式语言积累、保持和运用机制,将是CIO的重要使命之一。从这个角度看,CIO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将IT技术应用于企业,而是肩负着为企业打造核心能力的重要使命。一个能够为企业打造核心能力的CIO,距离CEO还会远吗?
张欣,这个CIO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