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1 自由的创造1



“创造”应该或理应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可是,企业组织却受到组织目标的限制,一般来说,凡是不符合组织目标的创造活动,都将被禁止、至少也必须得到修正,它的理由是如此的简单:企业组织必须有一个确定性的目标,否则,企业组织将变成一只无头的苍蝇。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的发明,显然的,德鲁克并没有意识到他在无形中创造了一个悖论:为了实现组织那个确定性的目标,很可能会伤害到创造本身,通俗点说,当组织试图修剪或修正那些分叉的枝叶时,它实际上是在限制个体可贵的创造力。

 

 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1 自由的创造1

因此,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德鲁克在把企业组织拖出传统机会主义泥坑的同时,又把企业带入了另一个限制和伤害创造力的泥沼,而它限制个体创造力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曾经赞赏有加的目标管理。

 

那么,究竟是维护企业组织既定的目标哪,还是维护个体的创造力哪?

 

事实上,目标管理是为实现效率而设置的前提,为此,德鲁克发明了一个新词“绩效”,用来区分他所说的效率和传统(泰勒)科学主义口中效率的不同,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传统的效率仅仅是劳动意义上的效率,而新词“绩效”则是目标加传统效率,也就是“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之间的区别。

 

因此,目标管理以及它所带来的绩效管理,与创造力其实是毫无联系,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管理悖论”的问题,事实上,在一个创造力的时代、而不是效率的时代,管理基本上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它代表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诞生。

 

l         从“目标管理”到“成果管理”

 

当下流行的“创新”,其实与“创造力”是同义词,只不过它是以新/旧的时间概念,来表示创造力的特别与突出。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恰恰是我们曾经推崇有加的目标管理,成为了限制创造力(创新)的篱笆和障碍。通常来说,目标是由少数管理高层确定的,它也在事实上成为了组织的边界,它的言外之意是说,符合组织目标的请入内、而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请离开,即使你(个体)是极赋创造力的天才。

因此,目标管理是在排斥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

 

目标本身既具有约束性,又带有强制性。它为传统的“控制与命令”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虽然其中不乏有的管理者以和蔼可亲的面孔示人,可是,它改变的仅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态度或心情,却改变不了目标本身所带有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假如你(个体)不符合企业组织的目标,管理者依旧会一脸和蔼的笑着对你说:请你离开。既然目标管理不支持创造力,那么,创造力的管理,应该是怎样的?

 

在我个人看来,创造力的管理,只可能是事后的成果管理,而不是事先的目标管理。

 

“事先”代表着目标,“事后”代表着的结果(成果)。当一个企业由事先的目标管理转向事后的成果管理时,首先意味着假定的失效,其次意味着不确定性时代的来临,第三代表着创造力的管理成为了时髦的管理。

 

“假定”是传统管理的前提。当一个企业设置了目标时,它实际上,是假定了这个目标是正确的,虽然这个假定有点荒唐,可是企业高层却对它十分肯定,因为不肯定它,就意味着目标无法确定。

 

同时,假定带来了另一个错误结论,那就是“未来是确定的”。虽然几乎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可是他们依旧使用确定性的目标管理来对付不确定性的未来,可以把它说成是管理者的无奈,也可以说成管理理论的落后,因为当下是假定的目标管理在大行其道。

 

显然的,在假定了目标是正确的,并且假定了未来是确定性的情况下,带来了管理上的第三个错误,那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效率或绩效的竞争,事实上,效率之争或绩效之争,本身就是假定了企业组织的目标或战略“是正确的”前提下发生的行为。

 

因此,目标管理和成果管理,其前提假定条件截然相反:目标的管理其实是在假定“未来是确定性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成果管理是在假定“未来是不确定的”前提下发生的。

 

在工业社会的背景下,未来多半是确定的,所以假定本身是成立的,而我们当下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当我们说起信息爆炸这个词时,它隐含着因为信息爆炸而导致的未来越来越不确定。因此,目标管理和成果管理,是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而产生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管理。

圣吉所预言的“这是一个组织大量失败的时代”,其实是暗示那些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组织的失败,也就是在工业企业时代、以控制和命令为主的、等级制下的工业企业组织,事实上,圣吉所提倡的“学习型组织“,是试图为解决工业企业组织的短命而开出的药方,只不过,他是“看对了病、却开错了药方”,正确的药方,在我个人看来,应该是基于企业组织终端的成果。

 

因此,我们之所以要从事先的目标管理转向事后的结果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组织一直渴望得到的创造力,而不是其它的东西(譬如效率或绩效)。

 

有两种担心的存在:一种担心是,假如废弃了(事先的)目标管理,会不会导致员工象一群无头的苍蝇?另一种担心是,(事后的)结果(成果)管理,真的能够带来企业组织所渴望的创造力吗?

 

其实这两种担心,都是多余的。

 

前一种的担心,也就是“没有了目标,个体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事实上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没有了确定性的组织目标,反而成就了个人的事业目标,或者说,缺失了组织目标,反而使得个人的自由创造变成了现实。这时,允许自由创造的精神,成为了凝聚员工的法宝,一般来说,越是允许自由的创造,越是会吸引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越是允许尝试和失败,反而越是提高了创造力的发生频率。

 

后一种的担心,也就是“结果(成果)的管理,能否带来创造力?”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它要求企业组织的管理,必须从惩罚式的绩效管理转向奖励式的激励管理。当下的真实情况是:我们已经熟知了“目标管理”,包括了其中重要的管理技术“绩效考核”等等,可我们对于“后果(成果)管理”却几乎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对于“后果(成果)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从(事先的)“目标管理”转向(事后的)“成果管理”,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创造力、而不是为了效率或绩效。工业企业时代是效率或绩效的时代,而知识企业时代则是创造力的时代。虽然我们常常把“创新”挂在嘴边,可真实的情况却是:目标管理在妨碍创造力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从目标管理走向成果管理。

自由的创造只对成果负责、而不对目标负责。

 

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是:只有当组织目标消失(取而代之的“成果的管理”),个体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彻底解放。自由是创造的空气,是创造的土壤,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

 

我一直在想,假如3M公司有了确定性的组织目标,那么,畅销全球的“便利条”发明是否还能够出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便利条”的发明纯粹是一个意外,它是个体的兴趣所在,用企业组织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业余发明,甚至企业组织连“便利条”这个词都想不出来,而导致了所谓的业余发明成为了畅销的(组织)产品的原因,恰恰是因为3M公司没有确定性的组织目标。

 

人的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天性。我们常常说孩童比大人更赋予创造力,是因为孩童本身没有任何的束缚,就如俗语所说,“在一张白纸上,可以画更新/更美的图画”,而那张白纸,隐喻的就是组织目标的消失。

 

“得”与“失”是中国哲学的古老话题,这其中,“得”隐喻的是后天学习的经验和知识,而“失”隐喻的是(必须失去)附加在知识中的框架和束缚,它构成了“得失观”的基本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总是在一圈圈的增加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圈圈的增加套在脖子上的绳索,而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那一层层绳索的最后一圈,就是组织目标。

 

因此,与其说创造力受制于知识,还不如说是受制于思维方式,更准确恰当。技术属于工业时代,而思维方式属于知识时代。工业时代的管理基础,是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体力的、也是生产的,可知识时代的管理基础,却恰好相反,它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能被复制的,相反的是,恰恰“独一无二”代表着独特的创造力。

 

因此,“自由创造”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允许自由想象。

 

创造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因此,创造只能是借助“想象力”来帮忙。未来是不能够依靠“假设”来实现的,而只能依靠主动性的“创造”来实现,而创造则意味着一系列的想象力、纠错纠偏、修正调整和允许失败等等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想象力”到底有多重要?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5657.html

更多阅读

贱文共赏 哈利波特大结局,最隐秘的彩蛋。 哈利波特新书发售

哈利波特大结局,最隐秘的彩蛋。在字幕完全结束后二十秒才出现。  像是被剪掉的N机画面:伏地魔失去了魔杖,开始望着天颤抖,他的生命到了最后时刻,身体将化为灰烬。这时伏地魔突然低下头注视着哈利波特,颤抖着说:“哈利,你的眼睛真像你的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哈利波特》全套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之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本让我一读下去就停不下来的科幻小说。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小孩,拥有着一个要与大反派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

声明:《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1 自由的创造1》为网友有丶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