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管理体制以及信用状况决定了其从产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而这又是中小企业自身、政府和金融机构都普遍关心的问题。银行作为提供融资的主要单位,深刻地意识到对中小企业授信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和社会经济意义,可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存在的巨大风险又使他们谨慎行事,有的甚至于望而生畏。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各大银行都越来越开始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这将是银行一个新的快速高效的赢利点。文章从山西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情况、中小企业自身以及银行三方面出发,论述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银行 赢利点 风险管理 信用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山西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比较早,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大银行相对保守的经营理念,使得山西的金融业,包括银行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省各商业银行逐步开始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然而,由于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的态度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授信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偏见。
1.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情况分析
1) 适应新的形势,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山西省各商业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一是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如工行山西省分行先后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管理(试行)意见》,下发了《关于对优秀中小型民营企业信贷业务法人特别转授权的通知》,下放了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部分授信和审批权限;建行山西省分行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级和授信制度,出台了《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操作规程》和《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额度授信有关规定》,根据中小企业现状、信用记录和发展前景,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二是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种。华夏、光大银行分支行开办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仓储质押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信贷品种和保理业务;农行山西省分行专门成立了3个转贴现中心,截止2002年11月底,中小企业贴现贷款余额达到40.28亿元,较年初增长34.48%,是年初的6倍,同比多增31.06亿元,相当一部分企业购销业务所需流资主要通过承兑汇票贴现方式解决。
2) 加强与专业担保机构的协调配合,进行合作信贷放款
全省各商业银行与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配合,进行了合作信贷放款。如光大银行太原分行与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担保公司进行了包括提供担保、委托光大向企业贷款等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培植了一批优质客户。截止2003年,太原市担保公司累计提供担保额为10350万元,担保余额已全部结清,省担保公司在光大委托贷款1500万元,累积提供担保额为12600万元;省农行和中行太原分行与信用担保公司合作创新业务品种,已形成以融资担保为主,商品买卖、投资履约、出口退税、商业票据贴现和企业财务诉讼保全、委托放款为辅的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担保业务涉及煤炭、冶金、化工、机械、轻工、农业、食品、流通和文教卫生等行业,如山西亚宝制药、山西泰迅科技等一批科技型、潜力产品型企业。
3)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003年以来,山西省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普遍有所加大。对省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2003年初至11月末的统计:
图1:山西省2003年初-2003年11月末部分中小企业贷款统计
这说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向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申请贷款的数量,贷款的范围、规模和满足率都在不断提高。
4) 山西省开通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
2006年3月17日,兴业银行与山西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政银合作协议》,兴业银行在“十一五”期间向省煤炭、煤化工、电力、交通、冶金等行业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等提供 300 亿元人民币金融信贷支持。这大大扩展了兴业银行在山西的业务范围,增强了兴业银行在山西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缓解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06年9月8日,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与交通银行太原分行签署两份合作协议书,为中小企业开展“展业通”和EMC(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融资提供担保业务。“展业通”业务是交通银行在整合原来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系列适应小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生产经营特点的专项信贷和结算金融产品,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展业通”业务承保,畅通了银企之间贷款融资通道,既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综合成本,也扩大了交行的赢利点,实现了银企双赢。EMC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旨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环境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利用外资进行机制转换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据悉,EMC业务落户山西,引进世界银行资金为山西中小企业服务在山西省尚属首次。这也为山西省中小企业扩大向外融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就目前的发展看,各大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普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开始认识到面向中小企业授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决定了有很宽的利润空间。省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开发新的贷款方式、与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协调配合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2.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授信存在的问题
1) 担保费用过高,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
“我做企业10多年了,从没向银行贷过一笔款。”太原新世纪集团董事长张云台有些无奈。
“不是我不想贷,哪个银行敢贷给我?”太原双丰特种钢有限公司赵士英谈起中小企业融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省政府于2000年7月批准成立了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农行山西省分行于2002年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2006年2月28日,太原市首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联合体”诞生。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各方都在行动。但正如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处一位负责人所言,山西省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制一直未能建立,贷款风险太大,银行不敢贷。中小企业在谈到融资难时,强调贷款手续繁,担保费用高,银行办事人员“脸难看”。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刘锋说,担保公司的原则是择优扶持而非扶贫扶弱,他们公司对需要提供担保的公司淘汰率高达85%。民营正大担保公司办公室一位姓赵的负责人也有同感,她说“公司首先是考虑风险有多大,能不能赢利,然后才会考虑如何提供担保,这样,担保费用也就相对较高”。据了解,一般担保公司的收费是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也就是说,被担保的企业支付财务费用要高出正常贷款两个百分点。尽管取得担保公司担保的中小企业只有可怜的15%,但这也需要有一定的抵押或质押。对于一些有市场潜力,但又没有抵押物、质押物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通过担保获得融资。
2) 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对中小企业授信的畏惧心理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盲目扩大投资,资本扩张速度过快的倾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反映为财务报表真实性低、随意性大、资产难以全面核实清楚等等。同时,由于山西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化水平不是很高,企业的产权、责任、以及市场化运作程度相对较低。这些给商业银行对其信用评级方面带来了麻烦。山西大学李志强教授认为,现在商业银行存在着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畏惧心理。这一方面反映出银行经营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业银行面对风险的态度。从银行不良资产分布情况看,银行的这种畏惧也不无道理:
数据来源:2004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3) 商业银行自身的定位问题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仍显不足,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营销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增量贷款中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而中小企业一般难以获得AA以上的资信评级,往往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对象。如垣曲县汤都陶粒沙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达800余万元,其主要产品陶粒沙在国内市场缺口很大,当时企业急需流资贷款200万元,于2002年l1月份和2003年6月份分别向当地农行、建行申请过贷款,但银行均以企业规模过小为由,拒绝了企业的贷款申请。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的局限性,加之市场定位不清,我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虽然都已经认识到中小企业是其未来主要的赢利点,能否实现对中小企业授信,赢得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它们发展战略的重点依然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4) 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总体上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拥有较为直接的控制权,尽管在目前的政策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一定幅度的上浮权利(过去是30%,现在是70%),但这种上浮在相当程度上还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等弥补这种风险。显然,这些措施导致了额外的交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而言带有较大的歧视性。
山西省银行运作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繁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同时,省内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保理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困难的原因
随着全省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煤炭的市场化开采和经营的不断深入,使得山西省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和所有的中小企业一样,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贷款难。从企业角度得到的贷款满足率仅为67%,低于从银行角度得到的76.02%的满足率。这一方面影响了山西省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1.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山西省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山西省经贸委统计,到2006年9月底,全省民营企业户数达到64.9万户,中小企业总户数达6.6万户,个体工商户达81.4万个。就拿太原市而言,截至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2.3万户,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共7478个,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的5475个,500-1000万元的727个,亿元以上的13个。全市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达62个,其中亿元以上的42个,5亿元以上企业14个,10亿元以上的5个(山西美锦焦化集团19.8亿,华宇集团17.45亿,梗阳实业集团14.2亿,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12亿,山西金业集团10亿)。
然而,由于省内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粗放,市场化水平低下,同时,省内中小企业所集中的行业多数为传统行业,这些行业能耗高、污染大,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且大多为初级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另外,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自身信用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信用缺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很难获得外部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
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其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山西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煤、焦、冶炼、化工等传统行业,大多为初级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其二,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偿债能力严重不足。2003年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在1309户样本企业中,净资产500万元以下的就占937户,占全部样本企业的71.58%;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83户,占全部样本企业的6.34%。全部样本企业中有1165户企业流动比率在1以下。可见,一方面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另一方面企业的还贷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都很低,使银行对这些企业望而却步,不敢增加新的贷款。
其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混乱。现有的经营者管理素质较差,对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程序等过于生疏,金融理财能力较差;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制度不健全,债务管理、投资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控制,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运作透明度不高,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获得贷款而提供虚假报表,使得银行难以准确地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情况,加之商业银行已有大量不良资产在身,在普遍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严格信贷责任追究的体制下,必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查、发放等严格谨慎,甚至产生惧贷心理。
其四,信用状况较差,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经统计,截止2003年11月末,上述调查范围内的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60.3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23.8%,其中,大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75.77亿元,仅占不良贷款总额的16.46%,不良率为6.85%;而各类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30.29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1.75%,不良率高达40.79%;中小企业信用不良户数高达3496户,占全部信用不良户数的99.9l%。中小企业过低的信用度和过高的不良贷款占比,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任程度下降;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调查的1309户样本企业中,有1158户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占全部样本企业的88.46%。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制约、削弱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而且使得银行信贷决策人员只能在信贷决策上更加谨慎。
2) 外部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普遍比较难,这不仅是山西省的问题,也是全国、世界各地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山西省而言,一方面,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中介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没有从政策上、管理上进行引导、限制,使中小企业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山西省金融业落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信用环境比较恶劣,这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山西的经营又相对保守,创新不足,信贷范围较小。同时,省内担保机构普遍资产规模过小,自身资信实力较弱。
三、面向中小企业授信是银行新的赢利点
基于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内地而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是,不管是从中小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还是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是中小企业和各金融机构的双赢选择。正如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孟军先生所言:“大家都认为中小企业是银行的重要赢利点,可是由于面向其授信存在的巨大风险使银行持谨慎态度”。
1. 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新发展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这个新的赢利点,2004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各大股份制大中型银行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面向中小企业授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据悉,2006年上半年,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12亿元;授信小企业数量为77.86万户,比年初增加1.59万户,不良贷款率下降1.7个百分点。从统计数据来看,各家银行在严格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小企业贷款,不仅成为银行寻求战略转型的现实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困难。
在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介绍说,国家开发银行从2003年开始系统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平台融资、信用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总结出了工作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和信用促进会"三台一会"的基本模式。除直接贷款支持外,国开行还支持扩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能力,间接引导商业金融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到10月底,累计发放了54.6亿元软贷款用于对各级各类担保机构注资,使159家担保机构扩大了担保基金规模,并以5倍左右的放大倍数增加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服务企业约5万户。从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获悉,截至2006年8月17日,作为山西省财政出资设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以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为重点,先后向180余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13亿元,占到总担保贷款额的60%以上。
2004年,农行山西省分行在其工作会议上提出适度扩大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决定向一些经营好、信用度高的中小企业适度扩大短期流动资金的投放量,也适度向二级分行扩大授权。2006年9月8日,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与交通银行太原分行签署两份合作协议书,为中小企业开展“展业通”和EMC(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融资提供担保业务,开创了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新局面,这也成为交通银行山西分行一个新的利润点。2006年11月,山西省长治县在大力实施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的同时,相继设立了3个3000万元专项基金,分别用于解决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担保公司,以及土地统征三个方面。截至11月中旬,今年刚成立的担保公司已经为中小企业提供3亿元的融资服务。
另外,在中博会上,广发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推出“开出贷款直通车”业务;以创新闻名的招商银行提出的“点金成长计划”让人耳目一新,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仅包含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融资方案,而且还为客户提供了如何利用金融服务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和提升管理的“秘诀”;深发展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专攻贸易融资”等,在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方面都迈出了有力的步伐。同时,兴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量身定制的“金芝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涵盖产购销三大环节,包括低成本采购、融资采购、扩大采购、快速回笼、扩大销售、避免坏账、资金临时短缺、创业投资八大金融服务方案,依托动产(仓单)质押、厂房贷款、商票保贴、票易票、 T/T 押汇、保理融资等便利性产品,一揽子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八大难题。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已经引起了银行的普遍关注,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抓住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将成为决定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重要一环,这也大大地影响着银行的整体赢利能力。
2. 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授信的对策及机制
1) 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调查以及信用档案建设
传统的企业融资模式是:企业有资金需求——寻找融资渠道——融通资金,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得金融机构不容易了解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情况,而且由于银行在得到资金需求信息之后才开始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影响了资金融通的效率和业务范围。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其信用状况,银行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从传统的业务模式中跳出来,一方面和相关部门,比如当地政府、同行,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着手建立当地或业务范围内企业的信用档案,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信用建设,改善整个经济环境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资金需求情况,提供有针对性地金融服务。
2) 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面向中小企业授信的灵活度
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要正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好的这个现实,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特别是可以从项目融资的角度着眼,开展针对具体项目的贷款。这样,既可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提高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授信的灵活度,又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面对风险占据主动。
目前,已经开发的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手段有十几种以上,主要包括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等,其中也包括诸如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开展的“政银合作”、兴业银行“金芝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招行的“点金成长计划”等经营思路的创新。另外,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业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创新,不仅能使银行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业务,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深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银行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3) 更加科学的认识风险,从新的视角评估风险
对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是什么,目前在风险管理领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普遍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损失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风险的存在性以及风险的特征来看,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首先,不确定性是与人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的,而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次,风险不光与损失相联系,同时,风险与收益也密不可分,正如业界有句话所说的:高风险高回报。另外,在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中表明,风险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种客观存在,自从分工出现、商业活动兴起后便内生与整个经济系统中。金融风险也是金融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没有金融风险,很难说金融还会对经济有什么作用。
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要更加科学的认识风险、研究风险、把握风险,从风险的客观性及其潜在的收益性角度认识其中的风险,从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前景、所开发的项目特征、以及中小企业的上下游客户的角度认识中小企业,更加有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另外,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面,要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关键是确立适合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当然这些指标要满足银行的风险要求),要正视中小企业的缺陷,从中小企业“领导者素质”、“经营效益”、“项目质量”、“上下游客户关系”、“信誉状况”等方面来考虑,同时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协作。
4) 积极推进银行内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银行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强自身风险管理的科学性。这就涉及到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遵守与积极应用,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定量化管理,从金融产品的定价、项目评审等角度加强业务质量管理。兴业银行开展的全球视野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基金一方面在基金构成选择方面就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开发出适合自身的基金定价模型,利用“三因子模型”对基金进行科学定价,不仅保证了基金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其风险防范的能力。
另外,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后,银行要加强对其的后续管理。其中包括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管理、项目进展情况、当前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提供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推动业务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5) 加强面向中小企业授信的机制建设
上述1)—4)论述了银行面对向中小企业融资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综合上述对策,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采取如下的机制:
图5: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授信模型
首先,银行要面对市场主动出击,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其二,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这包括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针对各种类型客户的信用评价体系的设计。其三,根据中小企业市场的差异,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开展差异化服务,这样,既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又能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其次,要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业务,从银行自身盈利的角度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角度出发,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实现银企双赢。
再次,正如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孟军先生所说的,要加强向中小企业授信以后的后续管理,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银行授信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同时,要关注资金融通以后的信息反馈,这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都非常重要,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后续管理机制和系统开发,注意管理成本的集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整个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在实现盈利的同时要把风险降到最低。这又涉及到业务质量评价。对于具体的业务开展而言,要有相对稳定的评价体系。一个获得了高额利润,同时冒了极大风险的项目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项目,银行也不需要这样的业务,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很好的例子。相反,获取较高利润,同时风险适中的项目才是优质项目。
综上所述,面向中小企业授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的战略选择,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市场,成功的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将是银行新的赢利点。商业银行只有科学的分析市场、正确的把握市场、快速的占领市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商业银行如何更加科学的认识风险,把握自我,不断推进金融创新,这也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创新,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站在各大客户面前,提供更加迅捷、贴心、个性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