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计划安排的缺陷
融资计划的安排是这个商业计划的另一个核心部分。在这个案例中,A餐馆是想吸引投资人以现金入股,所筹资金将用做开直营店,建立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及全国配送中心,以及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广告宣传方面的投入。
考虑到一次性筹集的难度较大,计划分成四次进行融资。对于这类股权融资,投资人首先考虑的是项目的前景和投资回报。A餐馆原计划融资5600万元,其中因为我们建议先暂时不考虑在国外开店,那么调整后的融资额是4000万元。可以算出
总的投资回报率= (7788-4000) ×100%/4000=94.7%
比原来估算的
投资回报率=(11316-5600) ×100%/5600=102.07%
只减少了八个百分点,仍然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好项目,一般来说,投资年回报率超过40%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项目。
股权融资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确定投入的资金占股份比例作价,这和投资者对融资方的价值评估有关。A餐馆注册资本为150万元, 自己估计的品牌资产2000-3000万,后来被其他公司以 6000万元收购。按照A餐馆的实际情况和收购的一般出价规则,以4000万元作为其现有价值比较合理。如果一次性融资4000万,那么入股方应该拿到50%的股份,当然,双方还可以讨价还价,使一方比另一方稍多出几个百分点,但基本上是形成不相伯仲的股权结构。这对希望取得较大控制权的投资者很有利。也存在只关注回报的投资者,只要融资方能保证提供达到期望水平的投资回报就会加入,他们更偏向提供融资功能。
在本案例中,A餐馆正是倾向于找到只求回报的融资人,为了吸引这部分资本,在商业计划书中强调了投资回报率,但是坚持只给予资金投入方10%的股份。为了“利诱”对方,设计了一个分步融资方案,分5次进行融资,分别是700万元、900万元、1100万元、1300万元、1600万元,融资额度逐步递增,而投资回报率依次下降。
这种股份安排保证了A餐馆始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愿意出让收益的一半给投资者。假设A餐馆每年能保证同样水平的收益,那么不同阶段的投资者收回投资的时间分别为15,19,23,27,34个月,此后的分红都是投资者的净收益。表面看,这似乎是个很好的分段融资设计,但是,这个计划实际上只能起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项融资收回本金的时间越长,它的回报应该越高。这基于投资者对时间和变现风险的考量。资金被别人使用的时间越长,因不可预见的意外使资金遭受损失的几率越大,投资人撤出资金越容易,风险越小,作为投资者都希望这些风险通过提高回报得到一定的补偿。总之,投资回收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回报就相应地越高。原来的融资设计正好与此相悖,造成越是后来进入的投资,风险增大但回报反而更小,而且因为投资数额更大,如果出现意外,后来的投资者比先来的投资者损失更惨。这样的方案只能是鼓励投资者在前三轮进入,使后边两轮融资很难实现,达不到A餐馆的目的。
对原分段融资方案的改进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途径:在不减少总融资额和不增加总出让股份比例的前提下,改变融资额度或者改变所占股比,使其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提高融资的效率。这样的融资方案有无数种,下表给出一种安排: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越早投资,所占股份越多,但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回收期在相邻两轮融资间的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对那些希望长期投资的人,在前三轮进入,所占股比较高,同时回报率也不低,是较理想选择;而对于较关注短期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后两轮进入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这个设计较好地兼顾了两类投资者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投资回收期区别不明显的分段融资安排里,投资者选择不同阶段进入所获得的回报,不能只看所占股比或回报率,而是应该衡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得到的累积收益。
从图上看出,越早投入资金,随着时间推移,累积净收益越大。唯一的区别是在投资第2年还是第3年收回初始投资额。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不同阶段融资,投资者获得的累积收入除以初始投资额得到的倍数。越在较晚的阶段投入,则获利倍数越大,投资的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