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说“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话虽简单,却道出了创新和模仿的另一层相依关系。现在,“创新”二字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并且大肆宣扬,大力提倡,已成为时下的流行词汇,而创新也真正成为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命题。但是“模仿”却不被人们提及或很少提及,不被现代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所重视。甚至在多数情况下,还被贬义化了。殊不知,模仿也是学习,对于学习者或企业来说,模仿是避免企业多走路、走歪路的捷径。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不懂模仿就不懂创新。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创新就是一定程度的模仿,没有模仿,创新就没有基础,创新就是盲目的摸着石头过河。
创新虽然值得尊敬,但是我们却不可小看模仿。人类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绩也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模仿能力。中国的发展和对外的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模仿过程。从1949年到1960年是第一阶段,政府战略重点主要在战后重建上,主要是在模仿苏联;1960年到1978年是第二阶段,也是中国“自力更生”的阶段,主要对欧美和日本的硬件进行“反向工程”,并设计制造自己的产品;自1978年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学习和发展的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快速进行“现代化”引进了大量的外国设备和系统,以及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组装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走上现代生产的捷径,这是第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模仿也是学习、也是进步,没有模仿中国就不会发展成为现在的强国。
对于企业来说,模仿同样是一条安全而且高效的捷径,因为模仿走的是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哪里有暗礁和危险,早已被前人指明了。任何一个企业,没有人会否认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创新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高于创新所创造的价值时,那就可谓得不偿失了。而此时,模仿却可以让我们的企业站的更稳、走的更快。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最能说明模仿效应的是联想。联系企业曾经是模仿的专家,杨元庆自己还说过“惠普是我们的老师”。联想通过成功的模仿其成熟的PC技术、市场分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并通过引进国外投资本市场的最佳实践,联想最终做成了中国、亚洲的PC业强者。
还有中国的吉利汽车,他们从模仿起步,用短短几年时间超越了一些大企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制造除了中国价格最低的经济型轿车。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挺进了中国的轿车市场,并结合中国的消费特征创新推出自己的二十多个系列车型,现在的吉利已经站在了国产车的排头队伍。可见模仿并不代表落后,而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和捷径。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康师傅集团模仿统一企业的“鲜橙多”并结合消费特征和产品特点,创新思维,绕其后路推出“每日C”,并成功的占领了市场的高地;康帕克公司的成功也是由于模仿了计算机业的霸主IBM公司,每次在IBM推出新产品,康帕克就很快加以仿制,并结合自己的创新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产品。
模仿不是一种落后,不是一种耻辱。模仿是为了超越,如果在模仿中没有超越和创新,它就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模仿是前提,是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中国的企业要善于在模仿中形成超越,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形成自己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单单的模仿和人云亦云。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Email:[email protected]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