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万家”农村流通物流商务平台专题(1)
自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最终在城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风火火、一泻千里,特别是国内的民营经济的如火如荼、稳步前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城市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市场却越来越趋于饱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国内各行各业不仅要应战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还要接受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的世界强手的挑战,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出口,但是企业对于农村这个有着巨大人口的市场,却好象总是视而不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种现状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给国民经济体制造成的失衡,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农村经济出现出"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杂糅并存的状况。处于体制外的农民,不得不承受着来自"计划"与"市场"、"权力"与"竞争"的双重挤压。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农民、农村和农业"三农"问题,使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各个地区发展状况参差不齐。 虽然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改革,第一次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到1985年后,农村因为劳动力的释放而富裕出来的那部分劳动力,开始进入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农村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加入WTO之前,粮食和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继续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收购,并实行价格双轨制。可以说,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一年几百个亿的巨大差额被转变成企业的利润,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原始积累。可以说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撑起民营企业的蓝天。 同时,由于农村市场因为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的降低,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利,导致农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降低,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 农民的国民地位得不到尊重,列为中国三大问题火山口之一的社会保障,农民更是长期无缘享受,或只能象征性地享受。"教改把两老逼疯,医改要提前送终"的现状,在农村表现的尤其突出,城乡两重天使我们淳朴的农村父老呈现出令人痛心的边缘化;曾经诞生了四大发明,曾经用他们的技艺造就古代丝绸之路辉煌的中国农民,却总是不能彻底摆脱"马铃薯"的命运。
经济学上,"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穷富差距的经济学名词。而按照国际惯例,这一数位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至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据有关专家研究分析,这一数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是:1978年为0.18,1988年为0.382,1994年为 0.467,而最近个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达到了0.529和0.561。从这一经济学技术分析方面我们也能看出来,中国三农问题的严重性。
如何让农民走出历史的困境,是中国历代社会精英问学施政的焦点。中央连年都有一个有关国家发展大计的文件,号称"一号文件",其中工作的重心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解决"三农问题"。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物质短缺的状况也基本结束,但要农民感受现代生活、感受现代农业和工业的气息,却需要国家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农民现代意识的落后更多的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落后造成的,农民辛勤劳作一年,其收入还不够化肥钱,种粮亏,不种粮更亏,粮食作物收购价格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的经济作物不能流通,或以低价出售,却是农民无可奈何的叹息,那些有一技之长或者眼界、适合城市工业制造的农民工进城了,留下老弱病残与妇女儿童,继续着他们原始的农业劳作,导致了近几年粮食连年减产。
很明显,困扰农村经济的难点已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转向流通与消费的矛盾。国内市场建设中的"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9亿农民只占全社会消费35%,农民人均每天消费仅6元左右。这样的差距,农民如何不贫穷?
多年前,毛泽东主席曾经发出了"到农村去"的号召,曾经激励着一代城乡青年进入农村广阔的田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他们火热的激情为中国的农村第一次带来了现代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怀有"恋农"情节,认为农村市场大有可为的众多企业,前仆后继继续进入中国农村市场的腹地。1994年8月,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在山东济南创立三株公司,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四年间,三株集团及其下属机构的管理层扩大了100倍,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3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工作站,吸纳了15万销售大军。
其后三株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多元化发展战略,三株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并购几十家亏损医药企业,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6个行业渗透。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至今无人超越的一座颠峰。但是飞速发展的三株公司却急剧地衰落下去。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其家属向三株公司索赔,三株拒赔,认为是消费者自身问题。遭到拒绝后的陈伯顺家人上告法院。三株公司为一审错判付出了沉重代价。原因虽有企业的急速扩张并购导致企业的债务压力、企业内部市场管理失控虽然是重要原因,但中国的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也是重要原因。
自三株公司在中国大地上"十万大军做营销",深入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三株口服液"刮起一股旋风之后,虽然不间断地继续有一些企业进入一线农村市场,并且在农村市场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更多的却是昙花一现,没有在农村市场上扎下根。还有一些企业面对着农村市场,要不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得不退缩到城市,要不就是零打碎敲、平淡无奇。即使一些直接面向农村市场的农资类产品,如化肥、农资等等产品,也是把市场运作网络的重心放在城镇一级的市场上。他们也想直接进入农村的核心地带,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开发费用和摸不透的农村消费潜力,也只能是"望农兴叹",退而求其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农村不是没有市场,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头。山高路远,远涉大河,只要我们方法对头,必然如几千年前的《易经》所说,"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1996年宝洁公司的"大棚车"活动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医药行业现在开始掀起的"决战第三终端"为我们上了崭新的一课。我们更多的流通企业应该有责任也应有义务进入正在孕育的农村市场中。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国家经济环境的改善是条件,但最关键的还要靠我们的商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才能创造一片希望的田野。
"联万家"就是搭建了一个共同联合的平台,依靠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众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建立一个基础网络,并有效地降低综合经营成本,构成一个城市和乡村之间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互联网络,为工业品提供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同时也为农产品走出市场提供机会,在商业上消除城乡之间的根本差别。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篇土地爱的深沉!"当年诗人艾青饱含深情的语言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我们诚挚地邀请各类生产型、流通型企业、有志创业者以及专家学者加入联万家商务网络平台(以下简称"联万家"),实现联万家企业、联万家创业、联万家商家、联万家专家,联万家连锁,从而一起携手合作,为消除城乡差别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