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1教师用书 用概念战胜概念1



“一个企业首先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思想”,英国管理哲学家汉迪的这个论断,并没有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在新经济环境下,归纳和创造“概念”,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常常说,新消费时代的特征就是消费的碎片化和多元化,那么,“碎片化”或“多元化”是如何发生的哪?事实上,之前的大众的、统一的、近乎标准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的分裂并且形成了一条条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的河流,这其中,导致它们分化或分裂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中的生活观念,通常可以用“概念(观念)”来表示。

 

因此,对于新经济而言,概念就是产品。是“概念”将模糊不清、一片混沌的生活方式,清晰的区分为一条条的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河流,并且引领着相同或相近生活观念的消费者走进同一片消费的天空,也就是说,相同或相近的顾客群体,并不是因他们的年龄相近或性别相同而走到了一起,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或偏好而变得相同或近似,8岁的孩童和80岁的爷爷之所以会喜欢同一个产品(譬如玩具),是相同的“概念”(譬如好奇心)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一般来说,“概念”的影响力越大,席卷进的顾客数量就越多;概念的影响力越是持久,所对应的生活方式流行时间越是久远,相应的,它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当然,你不必为你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孤单和寂寞,因为在一个无国界的网络化的真实世界里,总能找到与你兴趣相同或爱好相同的同道者,显然的,概念的巨大号召力就是概念的商业价值的所在。

 

因此,“概念”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它意味着企业必须准确的将有形产品镶嵌到无形的生活方式中,另一方面,它在拒绝或排斥不相干的生活方式。

 

l         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一件新产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人的本性是欲望的,也正是在人类的这种本性的驱使下,人类才能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质进步和精神进步。欲望得到实现人就快乐,而实现欲望的直接手段就是消费。亚当•斯密说,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这里的生产只是实现人生快乐的间接手段。由于生产能为将来的消费提供基础,所以,生产的快乐效应实质是来自消费效应的副产品。很多人愿意付高价购买他们认为“真正的东西”的产品,就说明即使在贫穷的地方“欲望”也能够驱使人们购买。

 新概念1教师用书 用概念战胜概念1

欲望与需要这两个概念非常容易混淆。按照学者胡泳的说法,如果你想看时间,可以花10元人民币在街头买一只电子手表,也可以花上万人民币从专卖店买劳力士。在使用功能上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欲望诉求上却存在天壤之别。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在“需要部分”没有利润。当人们购买只是为了满足需要,他们就会寻找最低的价格,而不是那个很贵的产品。所以,真正的利润必定来自于满足人们的欲望,而不是需要。

 

欲望是营造物,它们不是真正的需要。欲望来自大脑,而需要来自身体。欲望是心理上的要求,而需要是生理上的要求。它们不是由生命本身造成的,它们是由意念营造的。一般意义上的需要,有周期性的特性并且周而复始,而欲望则是无止境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正是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所以欲望本身产生的消费也是无止境的。

 

现代商业的法则之一,就是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按照财经界流行的“微笑曲线”概念,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是新技术、新理念让产品价值上升,而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则是品牌运作、销售渠道也让产品价值上升;惟独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处于抛物线最底端且利润微薄。如何尽快摆脱“同质低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已成了许多中国企业苦苦思索的难题。

 

“顾客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现在不知道,将来也不会知道”,斯蒂芬·布朗教授的诤言,让我们听来如同是在给企业洗脑。面对一个个企业都绞尽脑汁考虑如何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方便购买的渠道、喜欢的时间提供商品,布朗教授却摇着头说:不要去服务需求,而去创造需求;不要轻易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是去吊他们的胃口,而所谓的“吊他们的胃口”,在我看来,就是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

 

第一,“欲望”是尚未发生的消费需求。

 

既然“欲望”是尚未发生的需求,那么,“发现、满足、适应”等等一类词语,肯定不适用于欲望。事先假如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等等,其实是很荒唐的。只有当顾客看见了那个尚未谋面的产品或服务时,他才会突然间恍然大悟:这就是所渴望的产品。事实上,用质量或效率来竞争,早已过时,它也是最低层次的市场竞争策略,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处在这个层次,它假定了已有的产品或服务是有需求的,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那些相同产品或行业的企业,就处在了激烈的红海市场竞争中,它是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而不是以改变顾客需求为目的。因此,一般来说,只有“概念(新概念)”才代表着“满足欲望”的可能。

第二,“欲望”是从实物走向心理的过程。

 

“产品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用来欣赏或体验的”,这是典型工业企业时代的老黄历,事实上,当下80%的产品或服务,都必须同时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种功能,并且呈现出了“审美功能”逐渐大于“实用功能”的倾向,它的实质代表着顾客的消费要求从实物走向心理的一个过程,这其中,“欲望”消费就成为了这种转变过程最显著的特征,它的言外之意是说,无论一款产品它的使用功能多么的强大,只要它不符合我的某种审美要求(譬如颜色、形状等等),我依旧不会去购买它,这其中,颜色、形状等等就代表着从实物走向心理的过程,换言之,颜色、形状等等才代表着顾客的购买欲望。

 

第三,“欲望”最大特点就是满足“偏好”。

 

“偏好”是工业时代所厌恶的一个词,因为“偏好”往往代表着小众或分众,它与“大众”是背道而驰的。虽然工业企业也很想满足顾客的“偏好”,但往往由于生产流水线的限制而不能,一旦试图满足“偏好”,往往会因“小众”的缘故而导致不规模而不经济,因此,工业时代最喜欢的词语,最多也就是预期----虽然“欲望”略等于预期却又有所不同,“预期”隐含着消费目标是确切的意思,只是还未见到满足预期的产品而处在期盼等待中,而“欲望”却是没有明确的消费目标或指向。好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满足“偏好”成为了可能,这就是基于网络的“订制”----是“订制”使得满足“偏好”,成为了可能,从这个意义来说,未来的每一个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说,不使用互联网这个技术的企业,在未来没有生存的可能,而这其中,是“欲望”改变了顾客的消费预期。

 

第四,“欲望”是被概念(新概念)所引导。

当顾客不知道自己的消费欲望走向何处时,它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概念(新概念)”所引导或牵引。我的一个观点是: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产品和产品的竞争,而是社会意义上的生活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竞争,而牵引或引导生活方式的那根牵引绳,就是概念----是“概念”将原本统一的、大众化的标准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条条的生活方式的涓涓细流,虽然它们也许并具备“大众”所拥有的数量,可它们依旧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再想找到“T型车”那样的大众市场,将变得难上加难,而逐渐分流、分裂的生活方式,才是未来个性化商业世界的本质,这其中,概念或新概念,扮演着牵引绳的作用。

 

毫无疑问,“概念”或“新概念”之间的竞争,代表着最先进的市场竞争策略。我把这种市场竞争层次,称之为“泰山法则”,它是一层压一层的累计:第一层,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第二层,是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第三层,就是概念和生活方式的竞争。而从顾客的角度(也就是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呈现出了一种由低到高的次序:第一层次,满足需求,第二层次,满足预期或偏好,第三层次,满足欲望。

 

一般来说,“满足需求--满足偏好--满足欲望”所对应的企业竞争策略,就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概念和生活方式的竞争”三种不同的竞争策略。这其中,“概念”之间的竞争,无疑是最高等级的市场竞争策略。

 

因此,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既是摆脱“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循环,也符合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潮流,一方面,它将消费提前到了尚未发生的消费层面上,另一方面,它代表着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逐渐提升的过程。一般来说,“满足顾客”通常是用质量或功能来完成,而“创造顾客”则是通过“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来实现,这也是“满足顾客”和“创造顾客”的本质区别。

 

企业的发展除了顾客需求驱动力之外,还有技术驱动力、产品驱动力、生产能力驱动力、销售方法驱动力、配送方法驱动力、自然资源驱动力等等,而最后价值的驱动力,就让“欲望”成为产品的驱动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5837.html

更多阅读

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

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步骤/方法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 1、一、 要学会精神转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信心不足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往下学,因为从你的思想意识形态里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英语的情绪。这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的新概念讲坛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新概念讲坛】•易经:是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它其中包含了逻辑学、分析学、心理学以及预测学。它包罗万象也包含着世间万物,很多兵法、阵法、数学规律都与已经有着相同之处

声明:《新概念1教师用书 用概念战胜概念1》为网友命甴己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