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11月8日,中石化系的三家公司S上石化、S仪化、S江钻同时进行股改方案的表决,结果悉数被否。在股改进入“拔钉”阶段后,一天之中出现三家未能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的,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并且这三家公司还同属一系,就更有点罕见了。
S上石化、S仪化、S江钻均属于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其股改方案获得通过本应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却是,自股改启动以来,恰恰是央企公司方案被否决的多。此前,S飞亚达、S阿胶、S济柴、S蓝石化、S山东铝、S东锅等央企控股公司的方案均被否决过,并且S东锅两次股改均未成功,也创出了股改的新记录。据WIND统计,全部上市公司中迄今股改没有获得通过的家数总共只有17家,而央企占据了其中的九席,占比超过50%,央企成为股改的重灾区成为不争的事实。
央企股改被否各具“个性”。如S东锅,最初的股改方案为非流通股按1:0.856的比例缩股,送股比例相当于10送1.2股,但却被市场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故意做差方案以方便机构吸筹,结果不得不取消股改动议。S东锅第二次股改的方案为10送2.5股,最终由于“江南第一猛庄”金信系的“捣乱”而折戟沉沙。又如S上石化、S仪化、S江钻,S上石化、S仪化均为10送3.2股,S江钻为10送3股,这样的方案在目前来讲并不算低,但由于上半年中石化利用股改契机,通过溢价收购流通股而将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旗下四家公司“私有化”成功,持有这四家公司流通股的投资者均获得了一定的溢价, 因此市场上对于S上石化、S仪化被“私有化”充满了期待,而“私有化”整合预期的落空导致中小投资者投出反对票。S江钻虽然没有“私有化”的传闻,但由于是中石化的旗下公司,此次股改也承担了“连带责任”。
当然,央企股改方案频频被否不能简单地用“个性”来解释。事实上,股改方案最终能否过关还体现在控股股东的诚意上。同样是中石化的旗下公司,有的实施“私有化”,有的却以送股方式股改,中石化本身就没有“一碗水端平”,对其它投资者明显也不公平。证券市场不能丧失公平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中石化旗下三公司股改方案被否决市场不应感到有什么奇怪的。
整体而言,央企公司股改方案的对价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这些背靠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如此吝啬,与其有着央企的招牌不无关系。但是,有了这个招牌,决不是可以少付对价或者是以低对价愚弄流通股股东的理由,须知股改是利益双方的博弈,是由流通股股东来投票表决的。而央企上市公司股改频频被否决也说明,股权分置改革拒绝强权。无论你是民营企业也好,地方国企也好,还是央企也好,在相同的游戏规则面前,均没有任何的特权可言。
央企作为股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应在市场中起到表率作用,股改当然也不能例外。而透过央企公司方案的频频被否,却折射出其与民争利的本质。回头看,方案的被否决,也为央企股改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善待投资者,再次启动股改被否决并非没有可能。而且随着年底“大限”的临近,未完成股改的央企控股公司同样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