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由于实施定向增发的程序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等特点而大受再融资公司的青睐。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抛弃“传统”的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进而利用定向增发来完成再融资,京东方便是其中之一。
7月18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200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证监会的通过。此前的4月19日,京东方董事会通过议案,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A股,用于北京TFT-LCD(液晶显示模块) 5G生产线技术改选和大尺寸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项目。而就在日前,京东方的议案得已部分实施。
在定向增发申请获通过2个月后,10月11日,京东方宣布完成6.76亿A股增发,募得资金18.6亿元。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由北京国资旗下北电控股、京东方投资等四家公司认购。增发完成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京东方股份由36%提高到约52%。
需要指出的是,京东方此次是“打折”发行,与原先的议案相比,6.76亿A股不到原来的一半,而准备融资45亿元的也仅仅只有18.6亿元进帐,并且,在参与定向增发的对象中,没有一家券商或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此其一。另外,虽然表面上募集到18.6亿元的资金,但其中有6.6亿元是以债权的方式认购的,京东方实际募集到的是12 亿元资金,A股市场上首例以债权认购定向增发股份的事件也因之而产生。很明显,巨大的资金缺口将对京东方的业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家生产TFT-LCD产品的上市公司,京东方对资金一直就有非常旺盛的需求,而这也是由这个产业的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性所决定的。
为了公司发展的需要,2003年2月,京东方斥资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所属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资产。由京东方在韩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BOE-Hydis技术株式会社(下称BOE-Hydis)作为本次资产收购的买方,京东方在本次资产收购中的权利与义务授权BOE-Hydis执行。韩国外换银行、韩国产业银行,WooriBank以及HyundaiMarine&FireInsuranceCo.等Hynix的债权人同意提供1.883亿美元资金帮助京东方完成这笔交易。随后,BOE Hydis在韩国完成第一次付息不记名式无担保公募公司债券的发行,募资约5900万美元用于公司运营。
正是这家花费了巨资的BOE-Hydis,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却连续亏损,其中2004年亏损1452亿韩元,2005年亏损1192亿韩元。今年上半年又亏损1192亿韩元(约1.24亿美元),同时又面临贷款到期偿还等问题,其现金流已出现危机。上个月,该企业已申请做企业回生程序。根据韩国法律的规定,作为BOE-Hydis的母公司京东方将由于回生程序而丧失其在BOE-Hydis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否则BOEHydis就将进入破产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BOE-Hydis将面临破产的命运。即使回生程序能产生效果,京东方也会因失去部分或全部股权而让当初投入的部分或全部资金打了“水漂”。
2004年京东方盈利2亿元,而2005年则巨亏16亿元,今年中期亏损超过12亿元。根据该公司的公告,前三季度的亏损已成定局。造成京东方巨亏的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产业仍处在低谷期,液晶面板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京东方此次募集的资金用于TFT-LCD第五代产品的扩能,而早在2004年的8月,韩国LG.Philips公司的第六代TFT-LCD产品就已开始量产。目前,日韩两国TFT-LCD的第七代、第八代产品也开始面世,京东方与它们的差距不言而喻。很难想象,京东方现在投入巨资生产有明显“代沟”的产品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上新一代面板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上6代线需投资18~20亿美元,7代线需30亿美元,而回报未知;如果仍然维持现状则难以摆脱亏损局面,京东方面临的尴尬由此可见一斑。
京东方一直是股市中的“圈钱”高手。1997年5月发行B股融资3.8亿港元;2000年12月发行A股融资10亿元人民币;2004年元月,京东方增发B股融资20亿港元;2005年7月,京东方股东大会通过决议,拟发行H股募集资金25亿港元,从而欲打造出A+B+H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其美梦未能成真。近两年的巨亏基本上将圈来的钱全部“烧光”,此次京东方虽然是定向增发,但仅仅只限于产品的扩能方面,并不包含产品创新,其前景不容乐观。京东方如此的大肆“圈钱”,不是在“烧钱”又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