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司马光砸缸》,文中的司马光在同伴落缸而众人不知所措之时,灵机一动用石头砸破水缸排水挽救了同伴的性命。
寓意说明:按常理说解救一个落缸者最直接的办法无疑是拉人出缸或者跳进缸中救人,但这对于一群小孩来说此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如去找大人来救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此时司马光敏锐的认识到最急迫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防止同伴溺水而亡而不在于救人出缸,于是乎砸缸泄水无疑是相当机灵和理智的选择。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想必人人都看过都知道,但是九百多年过去了,就没有人想出第二种救人的方法吗?时代发展了:石头找不到了!找到石头也搬不动了!缸变成不锈钢做的砸不破了!怎么办?难道还去搬石头砸缸救人吗?清华长三角管理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专家曾水良和李晓东认为,真理和公理是相对立的,且掌握真理的往往是亟少数人!知识是容易忘记的,而方法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我们需要从故事中吸取的不是知识和方法,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
在经济危机下的民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在大谈创新和变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企业具不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走进创新的误区:
1、用顺向思维去创新。
大多数企业是事先定好一个企业创新经营和发展的目标,然后传统的顺向思维使企业小幅度、多阶段、渐进式增长,按顺序考虑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当企业在顺境时,这种定目标的方法倒无可厚非,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目标变束之高阁,于是乎,又诞生了一句话,叫“计划没有变化快”。习惯于顺向思维者在确立企业发展方向与目标时,易受现有条件限制,常说“做不到”,认为企业有多少钱做多大事或不熟不做。结果商机到来时,要么视而不见或不敢去争取,总与机遇无缘。
2、想创新,又不敢突破。
司马光在救人的过程中,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常规方法,用绳子把人吊出来、或者用水瓢把水舀出来等等;另一种是砸缸救人。用常规方法,对司马光来说,没有风险,但可能发生的是,等人救出来时,小伙伴已经给水淹死了;用砸缸方法,司马光要面对的是这个缸贵不贵?如果砸碎了,能不能赔得起的风险。我们许多的民营企业家,在创新时,基本会想到常规的救人方法,而没有去思考把缸打破。
3、重视创新方法,忽视创新能力。
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如果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就只能被动接受任务去创新,而不能
做到主要思考、随时随地去创新。
以曾水良和李晓东为代表的民企治理专家团队结合珠三角和长三角部份代表性民企案例,试着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1、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
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2、不破不立的思维模式
凡事破则立,不破何以立?正如凤凰浴火才能涅槃,成就百鸟之王的霸气,既然洗牌在所难免,那就做好准备迎接新的转折点的到来。
3、重视创新思维,将创新形成文化
将创新思维的训练导入企业培训与管理运营中,能过创新思维的培育,进而使企业中的人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当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时,才能形成企业长治久安的创新文化,使之得到延续。
小故事蕴藏着大道理,一则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诠释出了企业思维模式的创新之路,将逆向思维、不破不立及创新思维及文化引导进了创新两个字,在印证改革开发30周年辉煌成果的2008年,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的2008年,在大量中国原生态民企倒闭关门的2008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首席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先生希望这个小故事,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以期革新许多的民营企业家的思维模式。在即将迎来2009年的最后一天,借此则小故事,为仍在危机中挣扎的民营企业,点起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