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民营企业 春风化雨三十年 中小(民营)企业雄风展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自1978年12月起吹遍祖国大地。这是春风浩荡,春风化雨的30年。30年来,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信阳人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阵阵春风,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举措频频出台,渐渐搭起改革开放的戏台,使全市中小(民营)企业蒸蒸日上,生机盎然,春色满园,成就辉煌,彪炳史册。如今,信阳通过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人民的富裕程度、社会的进步程度、文明程度,已非昔比。

 

蓦然回首,沧海桑田三十载

信阳中小(民营)企业源于建国后的零星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起萌于社队企业,发展于乡镇企业,壮大于转换机制(国企、集体、乡企改制和创办民营企业)后的中小(民营)企业。历经恢复改造、调整压缩,整顿提高,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等历史曲折阶段。

俱往矣,往事堪回首。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以前,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只有6677家,从业人员8.45万人,年产值在2亿元上下徘徊。生产行业多为农机修造、砖瓦制造、小造纸、小化工、小水电等五小企业,以及建筑、运输等行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犹如阳光驱散阴云,春回大地。信阳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中。从而摆脱了“姓社”、“姓资”的束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到目前,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已达20余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5家。吸纳就业人员120余万人,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7万余人。2007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10.1亿元,同比增长29.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同比增长57.8%;上交税金6.53亿元,同比增长29.8%。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22.5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9%,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8.1亿元,同比增长22.8% ,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7% ;上交税金9.67亿元,同比增长22.8%。信阳的变化深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赞扬。今年7月9日,徐光春书记来到信阳的固始县,在访农户、看企业后感慨地说:“固始之于河南,一如河南之于中国,固始的发展让我看到了河南的希望所在。”

信阳中小(民营)企业沧海桑田的巨变,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得益于中央、省、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得益于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冒、敢富的开放意识和拼搏精神。实践证明,发展中小(民营)企业,适逢盛世,既合国情,又顺民意。

 

再掂量   国昌民富总关情

迅速崛起的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信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仅今年元至8月,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增加值32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20%;实交税金7.57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增加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30%;上交税金5.1亿元,同比增长33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运行呈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信阳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批城镇居民和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6、2007年两年间,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00余万人,其中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万多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60%以上,预计2008年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所占比重将达到65%左右,为增加城乡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促进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国有企业的全面改制,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2007年,全市中小(民营)企业为10个县、区区域内的各项经济指标贡献份额达63.5%左右,使全市县域生产总值达到5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3.8%;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达到6个,较上年增加3个,其中固始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接近3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与上年相比,淮滨县上升33个位次,商城县上升9个位次,罗山县、潢川县分别上升5个位次。

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在发挥上述重要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了人口、资源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支柱的小城镇和工贸园区,加快了魅力信阳建设步伐。

且驻足,风骚盛世在今朝

 中小型民营企业 春风化雨三十年 中小(民营)企业雄风展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市委、市政府在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解放”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时清醒的认识到:信阳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制定整改措施时,信阳把进一步加快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今后在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中,信阳将继续坚持做到“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方针,加大落实《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和国家、省、市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的力度,快马加鞭,只争朝夕,促使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融合发展观念,消除思想认识障碍,破除“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这“十重十轻”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使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要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巩固招商成果。在今年茶文化节等经贸活动中,全市签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4个,总投资达145.6亿元,总量较去年净增两倍多。同时,还通过其他途径,争取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为此,信阳将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跟踪问效,加强督查落实,确保项目落地建设,早日发挥效益,把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在继续坚持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的同时,积极推广专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办法,提高招商效果。三是拓宽招商领域。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依据产业转移特点,结合信阳实际,充分发挥县区、工业城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政策要求,筛选、论证、储备一批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向外进行推介招商。

三要突出发展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实施集中连片发展。信阳将采取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集中扶持工业集聚区或产业集群发展,防止力量分散。在产业定位和布局上,做到三点:第一“因地制宜”。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严格控制新上资源消耗型、污染型项目。第二“集中布局”。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向集聚区集中。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除特殊行业项目外,原则上新建、迁建工业项目一律入园。建好集聚区将成为今后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优化布局”。本着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差异发展的原则,高起点制定中小(民营)企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民营)企业和相关产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中小(民营)企业的集聚发展和布局优化。

四要抓好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谋划、筛选、实施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规模大、效益好、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华豫二期2×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天瑞集团光山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信阳华仪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华新水泥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信阳新栗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绿色板栗产品、信阳贝恩银光活塞销有限公司2800万只活塞销等108个重点中小(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确保信钢公司200万吨钢综合技改配套工程等73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

五要整合资源,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围绕放大生态优势,积极引导向茶产业整体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非金属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和生态林业加工项目建设等方面倾斜。利用丰富的水殖加工项目,加快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和速溶茶、保健茶、茶饮料、茶食品等茶叶深加工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物流经济。立足信阳市中心城区和潢川县交通区位优势,新建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为特征的流通格局,加快传统运输业、商贸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三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回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六要推进中小(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信阳在新上中小(民营)企业项目时,将严把项目入口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和落后产能向中小(民营)企业转移,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坚决关闭、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全市中小(民营)企业高水平发展提供空间。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引导环保压力大的企业通过技改提升环保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高效利用、产品重复使用、废弃物再生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新的改革开放春风已经吹来,新的“黄金”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信阳人将迎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春风,大干快上中小(民营)企业,未来的信阳中小(民营)企业定能再展雄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617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三十年:奇迹与反思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前言: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十年创造的“奇迹”其实不是奇迹,而是借种种不可重复的机遇、遗产和“便车”之力实现的高成长。中国企业今天遭遇的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些因素要么消失,要么所蕴藏的能量已释放殆尽。最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七章大潮西卷(3)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2004年,由中央统战部等组织完成的一份《中国民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主希望在以下方面得到帮助和服务:①市场调研(比例为46.0%);②市场营销、信息中介工作(39.4%);③举办企业管理培训班(占39.0%);④疏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

声明:《中小型民营企业 春风化雨三十年 中小(民营)企业雄风展》为网友盲得盲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