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精细化管理,对于工程公司来说,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我曾参与过这样类似公司的这方面工作,其项目总监是甲骨文公司资深专家,他的确对于信息化系统有很深的了解,掌握了很多工具,非常优秀。但他却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判断这个工程公司的业务性质。在我看来,一个工程公司如果其业务相对比较单一,其实施过程与过程中的工艺都是比较单一的,那么,其精细化管理一定成功。而这个工程公司的业务涵盖了大量的总包项目,也就是说,他们有的时候实际上是不具备操作能力的,他们仅仅只是卖自己的资质,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个人认为是不能进行信息化的精细管理的,ERP的生产管理模式思想,将完全不合适这样的企业,所以,最后失败是必然的。 作为现代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其实在内部实行的机制是多样性的。在我曾服务的公司,曾经很想采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与管理方法去管理好它,折腾很久后,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事业部都按照KPI的方式进行主体管理,仅仅采用KPI,其KPI的设定是从上而下法,以公司为主体。所有的资源部门,采用服务模式,以服务收入费用的方式进行,其KPI的设定是从下而上法,以客户为主体。技术管理委员会体系,完全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完全按照项目形式进行运作。 以前,我对于建筑行业不是很了解。其运作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并不知道。因为对于IT类公司来说,我们看中的利润主要在于增值服务上,所以,对实施部分是把其看成是价值链上工人的工作,所以,在实施部分我们总结了管理成熟度体系,用这个体系严格进行约束,所以,这部分工作由此可以完全外包。这也是一种精细化,我们精细化的目的就是让外包工作变得可控制。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听到建筑行业圈内的人员,都给我说,建筑行业的利润就在于实施,仅仅在于实施。不过,我现在有点明白了,这话既正确也不正确。实际上,我觉得在理论上,每个公司都有相似之处。既然相似,所以,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共享一下: 下一步的流程深化工作应该做什么呢?一般来说,画流程图,其目的就是区分责任与权力,其中责任是用图来表示的,而权力是用相关的文档来描述的。我们画了很多流程图,这些流程图基本上我觉得都不错,虽然我觉得其中有一些可能应该进行调整的地方,但问题都不大,所以,我个人觉得应该不需要再按照源天的方式重新理一次,因为这两种方式只是表达方式的重点不一样罢了。做流程建设,最怕的就是重复工作,这是经验告诉我的,因为流程建设这件事情几乎是做不完的,所以,强烈认为流程图不需要再重新按照某种表达方式进行描述,我个人觉得其价值不会很大。我觉得我们把相关文档补充进来,就足够我们用一阵了。为什么需要这些文档呢? 因为图只是给我们表达了责任,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流程图是不是当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就需要增加一个流程来约束呢?也不是。我的经验是:凡是可以不用图的,就尽量不用图。这是什么意思呢?做流程图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在授权很充分的各平行部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影响工作效率的事情,所以,我个人认为凡是不影响目前工作状态的工作,都不需要花精力去做图,做文件。除非我们是为了某种认证。这是我们的第一步。等第一步做完后,再去扩大化,形成一个系统文件。 第一步做完后,我们希望看到那些东西呢?第一个是与销售有关的,所有的销售支持与业务支撑的东西,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除了图,每一步希望中的结果要求,权责利,都要表达出来。不要仅仅只有责。 第二个,与成本控制的相关的,它的图表也许不多,但我们要看到其运行的机制。除了图、表、说明文件,还有有制度。 第三个,与工程实施相关的,这方面需要的图更少,但表格相当多,我们需要项目过程控制中的各种文档,以前没有的,也许需要进行补充。还有一个,每个表的汇报机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对于这些事情,谁负责、谁支持、谁协调、谁监督。不能仅仅确定所谓的负责人。 做完这些,我个人认为在流程方面,就没有什么可再做的了。
下面我再共享一下关于绩效的想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