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听说网友声势浩大的反对声,再是听说老朱“企业可当儿子养,也可当猪卖”的说法,还有业内企业联合反对“垄断”的说法。总体开来,反对卖的人更多考虑到了民族情感或产业利益,而支持的人更多从企业交易自由的角度来说的。
初看到收购新闻的时候,我也是情感上非常接受不了,一个疑问不由泛起:“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有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企业家呢?”后来,也慢慢释然了。
汇源卖给谁是企业(股东)的自由,只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什么错。从企业经营角度,只要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又不带来社会效益的外部性,企业股东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安排进行操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治理机制方面不断提升,将投资人的收益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进行分离,建立现代的法人治理体系,客观上也为企业的变更股东创造着条件,为企业以不同方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谓不同方式,当然包括了自己经营,也包括了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当然也包括了股东通过上市分散股权,也包括股权就是集中到个人手中,更包括了通过出售股权、变更股东的方式。选择何种方式,自然是企业的自由,别人耐何得了?
我们之所以感到情感上接受不了,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情感上,我们一直被老朱“忽悠”的着,以为他是把企业当“儿子”养。我们在各种场合中能够听到老朱各种言论,这些言论让我们对老朱充满了敬意。我们甚至想象一个民族品牌百年老店时的样子,那时不敢说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也至少可以证验“三代人出一个贵族”,民族品牌“汇源”成为全球企业家族群中的一个“望族”。可是,结果老朱并没象柳传志收购IBM一样扩张,也没有象张瑞敏一样将海尔网络铺向世界,没有为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型中国企业做个榜样,而可能会轰轰烈烈地步一些“品牌变现”的的后尘。从内心深处,我们还是希望这只是老朱提升品牌含量的一个“手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要求企业家不卖“企业”。利益最大化已经渗透到了成功企业家的血液之中了,我们相信老朱自然是理性的,他卖企业自然有其卖的道理。任何道德上评判都是对企业家的不尊敬。也许不久他还会书写另外一个让我们凡夫俗子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是此刻,我们唯一可能需要相信的是,老朱不是那个可以把企业做成GE的领军人。仅此而已,又能如何。
像任何一家企业选择竞争手段一样,可口可乐有权力选择收购为竞争策略。它可以运用传统的产品竞争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也可以动用资本手段来进行。动用资本手段是跨国公司常见的办法之一,也不必为怪。
现在的问题的,谁对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前景负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平等竞争,政府部门只担任宏观调控的责任,并不参与到企业竞争中去。这一调控责任,必然包括对某些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负责。企业可以无国界,品牌可以无国界,但是只要国家这一形式还存在,就必然存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这一竞争又具体到一些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一事实,是无法忽略的。政府相关部门在审批外资收购的申请时,绝对不可能仅仅从微观企业的出发点思考问题,而是需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安全、从特定产业的未发展等全面思考。人们之所以外资收购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情绪,潜在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对产业发展战略的不自信,而大量优秀的民族品牌在外资收购后的殒落,则更加增加了这种民族情绪。汇源是否会象乐百氏、活力28、大宝.....一样?当产业发展战略显得杂乱无章时,外资企业的“斩首战略”将会十分顺利。
老朱依然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他有自己的自由。可口可乐也没有错,它有收购的自由。我们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既不是为单纯保护民族品牌而盲目排外,也不是仅仅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民族品牌的长久培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建立一个好的市场规则,促进民族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无疑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