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关村再次成为人们眼中的热点,得益于中央对中关村的批复。而在批复的前后,咨询师们作了大量的工作。
中关村逐渐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关村的创业氛围是很浓厚的,不仅出现了一批下海创业的科技人员,还有一大批从四面八方而来、依靠电子元器件起家的草根阶层,在海龙、太平洋、硅谷等狭窄的柜台后面,实现着创业的梦想。当时的创业环境从全国范围看已经不错了;但距离新经济和中关村模式的要求还远不够,所以,我在很多场合多次呼吁中关村应该改善创业环境。1999年,长城所组织队伍开展了中关村创业环境与创业政策研究,在国内首创从创业者的需求出发,对中关村的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我们以两个公司的注册作为样板,一个是智识公司,另一个是留学生创业成立的华一居。在他们注册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做出记录。可以说,公司注册有三个死结:第一是注册资金,二是办公场所,三是税务安排。甚至如果过于严谨就无法完成公司注册。研究结果出来后,恰恰是中央和北京市都比较重视中关村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在多个场合讲了这个研究的成果,当时主管科技的副市长林文漪和市科委主任范伯元对这个研究很感兴趣,并把研究的结果汇报给了刘淇市长,刘淇市长就要求看这项研究的正式文本,这就使我犯了难。因为是实证研究,过程中的一切都记录在案,包含很多照片和录音资料。可以说,如果把这些材料公布出来,就有一些公务人员要吃官司,而这些公务人员事先并不知道我们在做的实证研究。考虑再三,我没有答应这一要求。
这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强调:创业活力是中关村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关村需要持续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在当时,改善创业环境成为大家的共识,政府的各级管理机构为了改善创业环境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连续多年新创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中关村战略:中关村未来发展的航标1999年,科技部和北京市在为中关村问题给中央写报告的情况下,启动了中关村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的课题,并启动了四项规划研究。我们承担的主要是北京市科委和试验区管委会委托的研究,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有一项关于中关村规划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的项目由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来承担,实际是以在长城所做过多年工作的人为基础来承担的;北京大学把这个课题交给了城环系,而实际承担者中也有很多曾经在长城所工作过的人;清华大学的项目交给了科学社会系,承担者也有在长城所工作的人员。当时这个情况,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到长城所进行沟通,使我真正感觉到长城所在中关村的发展上是做了许多工作,是有发言权的。
长城所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针对中关村知识型企业密集的特点,提出了中关村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关村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关村确立以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型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战略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城所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关村是一个建成区,所以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依据现有空间存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市场的力量,支持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中关村经济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要鼓励支持创业型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在全区内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改革。
1999年5月,中关村向国务院汇报时,北京市科委主任范伯元和俞慈声、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凤桐参加。1999年6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下达后,试验区的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随后试验区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又快又好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及其他2003年11月20日,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柳传志被选为主任委员,邓中翰当选为执行副主任委员,我与安泰科技总裁才让和中国惠普公司的副总裁舒奇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成立后较为积极,为中关村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是我参加中关村活动唯一取得的头衔。长城所作为一家民营咨询机构,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对中关村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中关村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