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普世价值的讨论是改革开放30年的标志性事件



一、普世价值成为讨论热点

     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在震级、烈度和波及范围等都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其后在这场赈灾中,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察看灾情,指挥组织救援,中国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生命第一的理念,以一个日益加强的服务型功能的政府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可以说这场灾难高度唤起了国民的人类共同的仁慈关爱、人道救助等人类基本价值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共和国首次为死亡的平民降半旗和鸣笛致哀。跟32年前的唐山地震赈灾相比,不管是救援技术装备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政府的作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震灾后10天,5月22日《南方周末》编辑部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中给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行动作了如下描述——“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5月23日新华社记者在《汶川地震国际大救援:中国人民将永存心底的记忆》中写道:“还有网民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你们身体力行了一个普世价值——人溺,援之以手。’”后来“人溺,援之以手”在网络上大为流传,被认为是孟子的思想。

     其实早在2007年2月新华社刊发了温家宝的一篇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中说“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那时起,在高层学者层面就开始了普世价值的讨论。而到了汶川地震后,尤其是《南方周末》的“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普世价值的讨论迅速扩展并演变为普通百姓参加的大讨论,很多网民在网上表达了对普世价值赞同的观点。

     6月1日起,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司马南署名文章《冷看<南方周末>:裸体冲锋》,说“普世价值很像神话”。这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伪科学激烈缠斗的勇士,在普世价值问题上的表现的竟然十分无知。

    6月16日《北京日报》发表了署名甄言的一篇理论文章,《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这是一篇专业的理论性研究文章。文章结尾写道:“中国应该为丰富人类的共同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引发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的大致背景。赞同者视其为净化人类心灵的“精神鸡汤”,很多学者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五四运动以来以及近代史上探索现代化以来若干历史的思考。但是也有批评者给普世价值戴上了一顶“西方价值”的帽子,更有甚者似乎视普世价值为洪水猛兽,认为其属于西方“亡我之心”的精神鸦片。这场讨论发生在今年,即改革开放30 年之际是十分有意义的。它与30年前的真理标准形成了呼应,但愿这场讨论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引入新的思想认识。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普世价值的讨论是改革开放30年的标志性事件
二、近代科学家的普世价值观

     二战后,冷战的帷幕迅速拉开,东西方之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冷战之所以没有发展成热战,主要因为科学家从试验室走向了政治的前沿,他们一方面反对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它们设法在东西方之间形成勾通,科学家在东西方之间的勾通主要倡导科学无国界。与此同时,科学家在努力寻找像科学一样的普世价值,作为东西方之间的共同语言。当时的科学家认为不但应该寻找东西方之间的普世价值,而且还认为应该用这些普世价值教育年轻一代。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当时的物理学家有很多参与了冷战后的东西方之间的合作。爱因斯坦、西拉德等科学家用了很多时间探索东西方之间的普世价值。他们认为在各种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中,要提倡价值观中共同的部分,而不应过分强调各种文化和宗教中的差异部分。为此,1955年7月9日,爱因斯坦和罗素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使用核武器。

     1957年7月,以《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为基础,在加拿大的帕格瓦施召开了科学与世界事务帕格瓦施会议。当时不但苏联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的周培源也参加了第一次帕格瓦施会议。当时全世界共有十个国家22位科学家参加了第一次帕格瓦施会议。后来这个会议一直不间断,被称为帕格瓦施运动。帕格瓦施运动之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在于参加会议的科学家在会上讨论的主题,除了原子弹的社会影响就是东西方的普世价值。

三、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普世价值启蒙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次新的启蒙的时代。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了普世价值的方方面面,许良英为科学与民主的思考,王若水为人道主义的辩护,胡绩伟关于新闻自由的探讨,于浩成关于宪政的追求,江平对法治社会的呼唤,吴敬琏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实际上都是对普世价值的探索。

     最近有个说法,80 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我对此说法非常不以为然,因为思想启蒙是不可逆的。90 年代的经济发展恰恰就是在80 年代的思想启蒙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发展在90年代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崛起更是与80 年代的思想启蒙密不可分。

四、普世价值观大讨论的现实及历史意义

     普世价值本来并不是什么舶来品,中国古代儒学体系就集成了很多优秀的中华文化思想,其中的一些基本观念,诸如人本、和谐、太和、中庸、诚信等等,都是闪光耀眼的普世价值观,都是历经几千年变迁和社会实践而被证明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的发展成熟起来,“普世价值”的内涵才逐渐创新和丰富起来,形成了现代普世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与和平。

     今日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对自己数千年历史的各种错误和愚昧价值的总结,是无数的思想家在野蛮和杀戮中学习到的成果,是人类吸取血和火的惨痛教训所形成。

     在国际上,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并签署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接受各国公认的共同价值观,遵循联合国的各种规章。中国在国际上事务上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援助贫穷国家。在国内,中国立宪尊重和保障公民财产权等。这都是中国接受并践行“普世价值”的标志。与此同时,我们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之一。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为丰富人类的共同价值做着自己的贡献。

     这次普世价值在中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这种争论在美国没有发生过,在英国和法国都没有发生过,唯独在中国发生了,而且是在当前,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为什么?这表明普世价值已经撼动了中国人的心灵。只要中国人尊重普世价值,中国为人类在价值层面作出贡献,中国才能真正的崛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6456.html

更多阅读

网传首长新南巡讲话,普世这回杯具了 邓小平南巡震慑的是谁

网传首长新南巡讲话,普世这回杯具了来源:天涯论坛转帖:ws首长“新南巡讲话”,上周开始逐级传达。最醒目的部分是重提苏联解体的历史,首长说:“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最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只是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 中国的普世价值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是指超越国家和年代的普遍的人类价值。显然,我们除了要做好训诂、搞清楚“普世价值”这个词的含义之外,还要对这里出现的“价值”概念有所了解:所谓价值,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有用和有害两大类后,从这两

美国怎么玩“普世价值” 美国的普世价值

美国经常把民主当成“普世价值”到处推销,有时候是物质鼓励,有时候是武力推行。但是,一旦别人的民主政治对美国不利时,美国宁愿不要民主这个“普世价值”,而选择独裁专制。所以,从美国的所作所为,我们也能看到,民主作为“普世价值”的重要内

声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普世价值的讨论是改革开放30年的标志性事件》为网友初三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