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笔者的知识范围来看,目前中国的管理界主要存在着三种话语体系,分别是洋泾浜汉语体系、传统汉语体系和现代日常汉语体系。
1. 洋泾浜汉语体系
采用洋泾浜汉语体系的主要是外籍在华人士、海归派、学院派以及真正的外资企业,文本包括外文翻译过来的管理类书籍、学院采用的管理教材,以及采用这套话语体系的人士提供的各种咨询报告、自编书籍和演讲等等。
2. 传统汉语体系
采用传统汉语体系的主要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的国粹派,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曾仕强老先生的“中国式管理”,而在学术圈子里影响很大的是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的“东方管理学”。
3. 日常汉语体系
采用现代日常汉语体系自然就是所有国有、民营企业中从事管理实践工作的企业家、经理人,以及本土实践派的管理咨询机构和理论工作者,最主要的接受人群就是人数众多的基层员工。
三种话语体系实际上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也就是不同的哲学体系,其中洋泾浜汉语体系对应的自然是西方哲学思想,传统汉语体系对应的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最难以把握、也最为关键的是日常汉语体系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于采用这套话语体系的人群是前面两套话语体系的最终接受者,如果前两者不能理解后者的语言,自己的市场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小。
那么,如何来把握日常汉语体系后的哲学思想呢?也就是如何把握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呢?有不少先知先觉者已经意识到“80后”进入职场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所以不少人已经开始研究这批“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其实,当我们想要研究“80后”人群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将关注的目光盯住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具有非常鲜明特色的人群,具有很多共同的时代特征: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人,接受的是纯正的社会主义教育,经历了一个“绝对正确”的年代、一个“全盘否定”的年代、一个“全面引进”的年代,当他们的孩子日渐懂事的时候,已经没有“颠扑不破的真理”需要教给孩子了,但是他们自己儿时接受的教育已经深入骨髓,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很简单,“只要不违背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所以,“80后”人群最鲜明的共同标志就是自主意识特别强,“超级女声”的火暴正是符合了这代人“我的事情我做主”的主体意识。
很明显,当今中国管理界的格局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群正带着强烈的“主体意识”进入职场,而处于权力顶峰的正是同样具有鲜明特征的他们的父辈。面对这样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我们的管理理论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只能接受被淘汰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试着以他们的视角来审视一下前面两套话语体系到底说的是什么!
实际上,三种话语体系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从“人性假设”这个基础出发构建的理论体系,只是对同样的问题表述的方式不同,洋泾浜汉语体系的说法是:人的需要决定行为动机,所以必须根据被管理者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传统汉语体系的说法是:人性有善恶,必须因材施教,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而日常汉语体系的说法就非常简单直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所以我们只要考察每种话语体系是如何“看人”的,就能抓住它的本质,而不会被它表面漂亮的言辞和繁复的体系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