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企业总是试图想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管理方法或手段,先是凭积累的经验管用了一段时间,而后感到不行了,就急急想找到现成的已被许多事实证明可行的管理模式,邯郸钢铁靠成本否决取得成功,于是大家就直奔而去,美曰取经;海尔的管理不错,相应的研讨会就应运而生,配之以各类总结书籍或光盘;DELL的直销做法很好,有人就想连搬照套了……一番折腾之后,我们看看,有几个学了邯郸步,又有几个奏响海尔曲。学习的热情不应否定,问题是学习什么,怎么学?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的体质是否适合去学那些东西。
靠好不容易得到的经验不行,靠舶来品也不行,那么,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靠什么呢?管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管理的实践也持续不断。如果管理世界被几个成功模式分割清楚,众多企业失去了特异性而变得如此雷同,那会是多么单调乏味的情景。千人千面,“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情况及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道路。
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不分青红皂白,单纯引进或照搬,苦头是一定要吃的。尽管已经有了系统的管理原则和普遍适用的组织假设,但现实中也存在许多例外现象。如劳动分工,在许多情况下是有价值的,但若分工过细,势必产生工序上的太多冗员。一般说,制造企业的人员以1000人左右为最佳,但广东某针织厂的人员超过万人且经营良好。有人相信X理论,有人相信Y理论,还有人相信Z理论,哪种人际关系理论更好呢?说不来,彼此都可找到有力的左证。至于选择什么,那是由管理的风格、行业的特性、地域的影响及所处的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民主与自由,绝对是好东西,但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专制社会里的民众呼唤民主自由并得以实施,无异饮鸠止渴。再如,企业组织的选择,机械式的组织与稳定的环境更为匹配,而有机式的组织与动态的环境更加适应。所以,想依靠简单的管理原则来图解复杂多样的管理世界无疑是困难的。
近年来,人们对管理的认同趋向一体化,经过反思,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管理工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奢谈其它纯属海市蜃楼。我个人认为,基础管理应包括过程管理(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系统管理(联系与协调、投入与输出)和权变管理。权变管理思维是一种直观的逻辑性,它认为没有所谓的在各种情况下都普遍适用的原则,所有的原则都有用,也都无用,最重要的是因时导势,因地制宜。诚然,企业在组织规模大小、目标任务的中长期、环境的确定与否、个人的差异等方面存在太多的变量(至少有100个以上),其中某个变量出现变化,其它变量可能就受到影响。就象数学里的“排列组合”,可供选择的方案太多了。当然也不是束手无策,在不同阶段,对企业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是不一样的。只要把握住主要变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总能找到相匹配的管理方法。红军时期的“四渡赤水”,古今中外战争史没有类似的案例,但毛泽东能想出,说明他太善于根据实际灵活变通。从这点看,抓主要变量其实就是抓主要矛盾,权变管理与辩证法的底蕴原来是如此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