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身份,却为梦想在奋斗;他们殚精竭虑,只为能让自己和员工过得更好。他们是众多小微企业的一员,为国家贡献了3%的税收,解决了80%的就业人口,间接养活了这些员工的家庭。
但是现在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得不注销了企业营业执照,成为非“白”非“黑”的“灰工厂”,他们没有身份,却在凭着良心保证产品质量,加入到产业链条中去。
“在中国,2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僵尸状态。”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我们,小微企业的发展到了生死关头。
外贸出口日益艰难,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税负压力大,企业融资困境始终未得到改善,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不断受到侵蚀。作为中国经济对景气度最为敏感的主体,小微企业“生存难”一直是近年来最为沉重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没有大量的大规模的小企业在市场里出出进进,带来新的思想、新的产品、新的活力和竞争,就不可能有这种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鹰说。
每个创业者都有做强、做大的梦想。联想、阿里巴巴,这些成功企业的典范都曾是从不为人知的小草阶段渐渐成长起来的。
像老周、林涛这样的创业者,他们带着那么大的激情,那么多的热情投入到创业的行列当中来,但是却碰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
这些自称“弱势群体”的“小微”创业者们无力改变现实,青春也无法等到大环境变好后再奋斗,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在当下的现实中,把控好自己可能控制的一切。毕竟,把企业摊在阳光下才有可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