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在掌握和享用更多社会资源的同时,以牺牲健康和日常生活乐趣为代价打拼,像过冬前的松鼠,拼命储存过冬的粮食,存多少都觉得不够。
他们是中国14万亿民间存款的主力军,不过大多属于预防性储蓄,动不得,因为稍不留神,即会沦为房奴、车奴,然后是卡奴、病奴、 孩奴。
德国精神治疗专家麦克·蒂兹说:“我们似乎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达不到这些标准心里便不痛快,便产生耻辱感。”
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正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被上下两代夹杀的艰难处境中。一方面,教养小孩的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因学历的贬值、人力资源的稀释,新生代寄生趋势的兴起,照料下一代的时间被拉长,负担更重,而且看不到回报的一天;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呈漏斗型趋势,提前退休潮来临,银发族的医疗、赡养成为社会整体负担。越来越少的青壮族却必须同时面对下一代的“教养”及上一代的“安养”,并负担国家整体的财政支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被夹杀的三明治一代”。
人物声音
“说着急吧,又不是真的着急,因为自己知道不应该为这着急,要冷静沉着;可该赚的钱没有赚到,多少心里不舒服。”
“在我这个年龄和职位,继续待在外企的话后面的路已经很清楚,升职上,遭遇玻璃天花板;年龄上,经不起高强度的工作。”
“我们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失业随时可能发生,趁年轻的时候就要多积攒一些。因此,我给自己也买了三四套商业保险。”
“退休的好处就是每月有一份旱涝保收的收入,然后自己还可以自由地做投资、做生意、干工作,这样,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都会减小。”
“太过冒进、冒险的事,我已经不会做了,因为我有对家庭和年幼子女的责任”。
“每个月面对100万、200万的业务指标,觉得压力很大。”
悲催标签
焦虑 发展瓶颈 窒息 职业生涯高原期
大部分中年人的未来有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父辈乐观。
绝大多数中年人,经历过每月只拿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工资的时期,假如他没有在炒股、炒房、下海经商、互联网创业、国企MBO等“机会”中赚到钱,那么在中国货币化进程疾速推进的三十年里,仅靠工资收入积累财富,必然面临着巨大的不安全感。
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会更早袭来。
首先,曾经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足以应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现有知识结构明显落后。
其次,从体力和精力上和年轻人相比不具备优势,学习力和创新力都相应减弱。
第三,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毕竟金字塔式的职场晋升途径一定会在中途淘汰一大批人。
所谓职业生涯的设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这是职业生涯高原期,即是工作任务中出现新内容、挑战性内容的几率已经极小,从发展阶段上来说,职业变动相对缺失,而且职业发展也到了一个峰点,职业生涯就进入“停滞”阶段。职场人在这时候感到窒息,每天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希望可言。
病症
为年岁渐长事业却没有多大进展而愁闷,更为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比自己有成就而心理失衡。据资料显示,有这种焦虑的中年人高达7成。
这都是盲目攀比惹的“心病”。
35岁还当不上处长会焦虑,40岁还没有进入企业的高层会焦虑,50岁时还没有两三套住房或者认为还没有足够多的存款会焦虑。
于是很容易患上“上升停止综合症”。
最早进入外资企业勇敢地“吃螃蟹”的人,现在差不多已人到中年。据报道,他们面临随时被老板解雇的风险,又因年过35岁而被众多招聘信息所排斥。
这种心理被称为“年龄恐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