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 实施星级管理 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按照中央20 字要求,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是摆在各级党政组织面前的现实课题和紧迫任务。从今年开始,我们结合宝鸡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星级管理,在创新载体、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实施星级管理,着力抓好五个环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主导产业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初步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发现,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点轻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现象,点上“硕果累累”,面上“山河依旧”。甚至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流于形式,具体工作与规划要求“两张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20字要求,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先进村搞,后进村不搞;基础好的村搞,基础差的村不搞;有项目支持的村搞,没有项目支持的村不搞,而应该把所有村都纳入其中,既要在点上突破,又要在面上提升,实现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基于这种理解和认识,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星级管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由抓点示范向全面推进转变。其基本做法概括为24字,即“标准量化,评星定等,梯次晋星,因村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在具体实施中,着力抓好五个基本环节:

(一)颁布星级标准。

制定和颁布星级标准是实施星级管理的前提。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评价标准科学、准确,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制定了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确保其权威性和稳定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包括6个方面、23项指标。这些指标转换成新农村建设标准分(以下简称“新村标分”),合计满分1000分,其中生产发展200分,生活宽裕200分,设施完善150分,乡风文明150分,村容整洁200分,管理民主100分。根据各村实际所得分值段位划分星级等次,即900 --1000分为五星村,800--899分为四星村,700--799分为三星村,600--699分为二星村,500--599分为一星村,500分以下为无星村。个别发展指标全面超过示范村标准的村,可以申报六星村。这个标准体系既全面体现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兼顾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量化标尺。

(二)开展评星定等。

评星定等是实施星级管理的基础。在评星定等工作中,我们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自下而上申报与自上而下核定相结合。一是对县(区)、乡(镇)、村干部进行星级管理培训,明确和规范测算标准、评星定等方法。二是由村组织对照标准,逐项自查打分,将初评得分情况申报乡镇,乡镇初审后逐村反馈意见并指导调整完善,再向县(区)新农办申报。三是县(区)新农办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申报材料进行平衡复核,核定各村得分和星级等次,并将核定结果上报市新农办确认。四是对评星定等情况逐村建卡立档,健全星级管理基础信息库。一个村、一个乡镇、一个县(区)的星级等次,能够客观地反映其综合发展水平。经市新农办确认,全市1751个村总星数 3704颗,村均星数2.1颗,其中金台区、渭滨区、扶风县 3个县(区)村均星数高于2.4颗。村均星数最高的金台区与最低的麟游县相差1颗星。全市审核认定五星村21个,占村总数的1.2%;四星村143个,占村总数的8.2%;三星村450个,占村总数的25.7%;二星村655个,占村总数的37.4%;一星村367个,占村总数的21.0%;无星村115个,占村总数的6.6%。这是初始确定星级等次,以后每年年初,根据上年晋星创建进展和晋星计划执行情况,对各村“新村标分”和星级等次进行核定确认。

(三)制定晋星计划。

制定晋星计划实施星级管理的核心。在评星定等的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制定三年晋星计划和年度晋星计划。晋星计划分为村、乡镇、县(区)、市四级,主要内容包括增分晋星目标、主要措施、工作重点、联点包抓等方面。制定晋星计划,遵循“逐级申报,梯次晋星,因村制宜,措施保障,多方联动”的原则。一般而言,实行逐级晋星,由无星村到一星村、到二星村、到三星村、到四星村、到五星村,依次升等,梯次推进。个别发展快、增分多的村,也可越级晋星。对市级扶贫重点村,市上制定扶贫重点村晋星专项计划。各级晋星计划,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实在,既着眼长远,总体部署,又立足当前,安排好阶段性工作,确保实现增分晋星目标。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晋星计划要求,从今年开始,全市每个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新村标分”35分以上,力争每三年晋升一个星级等次。到2010年,全市有69个四星村晋级五星村,五星村达到90个,占村总数的5%以上;有366个三星村晋级四星村,四星村达到440个,占村总数的25%以上;三星、二星、一星村数降到村总数的70%以下。全面消除无星村。全市村均星数达到3颗以上。支持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乡镇创建四星乡镇,促进村镇提升综合竞争能力。2008年全市计划25个四星村晋级五星村,100个三星村晋级四星村。各县(区)的年度晋星计划进一步明确一星晋二星、二星晋三星的任务要求。各村的晋星计划,则明确到增分晋星的措施、每项措施对应增加的“新村标分”分值。

(四)推进晋星创建。

推进晋星创建是实施星级管理的关键。对列入年度晋星计划的村,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对年度计划晋星的村实行领导联点、部门包抓、企业帮扶措施,对每个计划晋星村都落实有联系领导、包抓部门和驻村干部。包抓部门既帮助包抓村实施晋星计划,又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面上的指导工作。村级组织是推进晋星创建的主要依靠力量,村两委会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村民参与制定本村晋星计划,确定增分项目,确保每一分的增长有着落。对计划晋星村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开展晋星创建工作水平。晋星目标、增分项目、创建措施以及联点领导、包抓部门、驻村干部、帮扶企业等张榜上墙公示,动员村民参与,接受村民监督。对无星村、一星村,要结合实施重点贫困村扶贫政策和灾后重建计划,采取村组整合、移民搬迁、联点包抓帮扶等措施,加快村庄建设与发展步伐,逐步使其晋升星级。推进晋星创建,把晋星计划变成现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一件一件干实事、一分一分求增长的过程,是集中力量办实事、谋发展的过程,是整个星级管理的“重头戏”。

(五)建立激励机制。

这是实施星级管理的重要保障。依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测算所得的“新村标分”,是综合反映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绿色“GDP”,是记录各项工作实效的“成绩单”,也是乡村干部的“功劳薄”。调整产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科技培训、修筑道路、村庄绿化、垃圾清运、村务公开以及邻里关系等等,只要有新改进、新发展,“新村标分”都会有所记载,有所反映。我们把星级管理纳入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的依据,量化考核,依星(分)授奖。包抓部门、驻村干部、公选村干部的考核与村增分晋星绩效挂钩。依据增分晋星量化考核结果,表彰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先进部门、先进乡镇及先进个人。对晋星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发布星级管理公告,及时向社会公布晋星计划、晋星创建进展情况和星级村变化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有效的星级管理手段,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二、实施星级管理,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对新农村建设实施星级管理,是一种机制、一套办法,符合当前农村发展实际。实施星级管理,为创新了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和抓手,加快了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星级管理一经实践,就很快得到各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持续发展,避免“短期行为”。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产业发展与村庄社区建设交织在一起的复合工程。正是这种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的交织,才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实施星级管理,就是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又推进村庄社区建设,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大目标具体化、任务化。星级管理把农村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党建等诸多要素融为一体,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健全的评价体系为标尺,以动态化管理为手段,以建制村为基础单元,通过持续不断地增分、晋星活动,既推进“好”村的建设,又推进贫困村建设,既有点上“花团似锦”,又有面上“果实累累”,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避免和克服“急”、“偏”、“虚”、“秀”等不良倾向。

(二)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避免“一刀切”。

跟随农业布局,村庄也分散在广袤的地域上,村情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包括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经济规模、村民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等。正是因为存在些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各村面临的矛盾不同、需求不同。有的急需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有的急需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有的则急需整理村务、推进民主管理。发展与建设任务的差异性,决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径的差异性。实施星级管理,就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调动各类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地各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有的放矢,找寻适合于各自发展与建设路径,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星级管理工作推进较快的乡村,基层干部反映,“过去,新农村建设没法下抓抓。现在,对照得分找差距,一年能干几件事、增加多少分,具体了、有底了、好弄了。”

(三)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单打一”。

农村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无疑,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民努力。但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村庄是地层社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党和政府引导指导,各级各部门支援支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通过实施星级管理这个平台和抓手,可以把各级组织、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力量聚集起来,把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借晋星计划和晋星创建工作平台,合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村庄社区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比拼争先、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有效克服和避免有资金、有项目搞,无资金、无项目不搞,群众盼、政府急,中间没脾气,点上动面上不动等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四)有利于科学考评绩效,避免“印象分”。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一套全面、科学、便于操作的量化考评体系,直接影响“三农”工作质量和效果。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急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引导农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制度设计上,星级管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建立公允的量化考评标准,变新农村建设“软任务”为“硬指标”,变“弹性要求”为“刚性目标”,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分值评星级,以增分晋星级,以晋星论政绩,形成量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年底算帐见分晓”。从而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在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对基层组织工作“评价难”问题。

(五)有利于强化党的“三农”工作权威,避免“实事虚做”。

“三农”工作事关发展大局,历来被各级所重视。在“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乡村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们戏称乡村干部工作是“三要”(要命、要钱、要粮)。在税改粮改后,推行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治理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期乡村组织的重大使命。实施星级管理,顺应了这一变化,为乡村组织提供了创新工作的平台,推进工作的抓手。实施星级管理,也有利于党委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有利于强化党抓“三农”工作权威,有利于在统揽全局的前提下,真功实做,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星级管理后,县(区)农工部长普遍认为,“星级管理这个平台好,虽然农工部的任务繁重了,但工作好下手了,更有干头了。”

三、实施星级管理,切实做到“五个坚持”

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星级管理是一项新的长期性工作,我们仅仅是开了篇、破了题。要真正建立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从中长期得实惠,我们认为还必须狠下功夫,切实做到“五个坚持”,不断把星级管理向纵深推进。

(一)坚持创新理念,打牢思想基础。

实施星级管理,是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三农”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要提高对实施星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打牢思想基础,增强思想力。要做好长期推行星级管理的人财物准备,提高执行力。实施星级管理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推进星级管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做星级管理的组织者、实践者、引导者、推动者。要通过广泛宣传、深入讲解、集中培训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星级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要求、目标任务。使每位乡村干部、每个村民都清楚自己村的星级等次、晋星计划和晋星措施,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来。

 新农村文化建设 实施星级管理 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二)坚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实施星级管理,关键在领导、成败在领导。各级领导要把实施星级管理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予以加强。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实施星级管理、执行晋星计划、推进晋星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逐级细化分解,靠实晋星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晋星创建上来。要配强村级班子,发挥好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完善领导联点、部门包抓、企业帮扶制度,全力支持晋星村开展创建工作。在实施星级管理的前期,需要做大量基础性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星级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坚持勇于探索,切实解决问题。

推进星级管理,难免遇到一些管理体制、工作习惯、干部素质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必胜信心,鼓足求胜勇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各级财政要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晋星计划实施的支持力度。要从村庄社区建设严重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实际出发,通过政策引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等措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强乡村干部培训,提高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开展晋星创建工作的本领。积极探索和不断优化乡村干部薪酬结构,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特别要解决好村干部新酬问题,使其与村民收入结合,确保把精力主要放到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上来。

(四)坚持充分动员,务求形成合力。

星级管理的过程,是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是促进不同类型的村加快建设与发展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各个方面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力而为、有所作为。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调动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各部门分工协作、各级齐抓共管,形成群众主动、组织推动、典型带动、竞争促动的新农村建设联动新格局,确保增分晋星目标得以实现,晋星计划得以实施,晋星任务得以完成。要变坐享建设“红利”为主动参与建设,早日形成级级有任务、村村有目标、年年有计划、处处有发展、人人有干劲、户户有变化的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五)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和谐发展。

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机制。统筹农村各项工作,突出抓好“一村一品”、文明生态家园和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着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组织和动员村民大规模参与村庄建设,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扩大村务管理民主,增加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使农民能够在收入并不太高的情况下幸福感、满意度有所增加。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富裕村、信用村、卫生村、生态村、就业村、民生村、平安村、文明村、民主村、和谐村。(作者 党双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6893.html

更多阅读

浅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10:18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吴雪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到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

XX区农村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泥草房经验交流

大力培植农村文化中心户 构建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XX区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培植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使之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活动点。截止目前,全区共培植市区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室调研报告

王宁辉(2010年7月18日)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

声明:《新农村文化建设 实施星级管理 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为网友喜欢拒绝旳彻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