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经信息网上,我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投资规则已改变,中国股市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作者为罗伯特郎奇,其职务是英国保诚资产管理亚洲区投资服务总监。本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对于这家英国公司的具体实力、历史,以及对中国股市是否介入或者深度不是十分清楚,但即使如此,仅仅从所看到的文章题目和内容,觉得还是十分了得的,无论观点还是视角还是方法,至少比我们身边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陈词老调要强。而且,自己主观推断,这家公司可能也是市场高手。月亮尽管不见得是外国的圆,但外国观看月亮的空气可能还是相对要新鲜一点。
但是,(中国话里最有意思的就是“但是”这个词)新鲜归新鲜,既然看得起人家,就要把自己弄不明白的虚心请教一下,以表示友好。
作者文章开篇就独辟蹊径地从历史的经验出发,提出了关于现实经济数据的折价和长期发展溢价的问题,并话锋突转地告诫我们说:在市场的初期,投资者总是犯过于谨慎的错误。尽管我对作者以时间的角度思考价值问题是欣赏的,因为这总比股市中那些固执于所谓差价,长江钱浪骗后浪的宣传水平和境界要强、要高明,但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投资者在只能或者不得不现实地折价,而对于长期发展,是否就是只有发展的溢价一条路可走,难道没有可能出现长期的折价吗?对于这个思考中的为什么,还不太明白,觉得逻辑的转折上太突然和跳跃了一点。既然是历史,既然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大的背景框架,各种可能性就都有希望出现吧?
其实作者在对待自己的思考上是比较全面的,他说,在每天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数字震撼的同时,也在对中国的过热的过度投资现象表示关注,因为这实际上是要降低投资回报的。作者在对待自身投资上,是令人佩服和赞叹地冷静的。可惜的是,他只是看到了现象,并没有洞察到(或者也许已经洞察到但不想告诉我们)这些过热背后的根源。如果他认同这些根源,那么,他就对我们的谨慎和错误,会另眼相看。作者的国家里,出现了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霍金,他的宇宙黑洞理论,完全可以用在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股市上。我们的谨慎和错误,也许是我们对黑洞的顺从或者说是一种态度?
无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有西方所谓的逻辑,或者说这些逻辑即使有,又是以什么样的外在形式所表现,中国的历史(也不短呢)告诉我们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所以,当看到作者在文章最后的总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市场发展的初期,投资者总是犯过于谨慎的错误。这些都表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这需要时间,而且也是不稳定的。投资者的重要特征应是耐心和敢于忍受不稳定的时期。长期的前景看上去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我突然感到一点释然。我真的不知道外国的基金公司,服务总监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定位,是否是类似于我们的公关传播或者投资者教育培训职位,不得而知。但人家的服务,能做到普及自己独到的观念,来传播和影响可能潜在的投资者,并且努力做的不露声色,确实是高手,而且真的非常高明。
只是,看到最后作者的总结,看到一句轻描淡写的“当然这需要时间,而且也是不稳定的”,(在外国的文化和习惯里,诸如,顺便说一句之类,往往是比较重要的)我想到了为了分田地而打土豪,为了打土豪而革命,为了革命而可能抛头颅洒热血丢性命的革命者。从狭隘的经济利益看来,胜利前参加革命最好了,既享受了革命成果,牺牲的可能性又相对最少。只要不让别人知道自己谨慎的错误就好。
四川话把那种被动和被迫地使自己陷入到尴尬境地的情况称为“笼起”。如果一个中国特色投资者的你,不分青红皂白地热情信奉人家外国高手的经验,那结果会不会是人家名字那样:如(果)不特(别)(就)笼起,还是有些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