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只新股挂牌,900亿市值“埋单”,这就是“新老划断”后市场直面的现实。当然,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投资者信心的下滑以及对大牛市的质疑。现在看来,大盘是走出短牛还是长牛不由市场说了算,一切都在监管层的掌控之中。尽管“新老划断”后监管层在大力推行市场化,但实事求是地说,当前仅仅只是沾上了一点市场化的“皮毛”,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内涵,是“形似而神不似”。
A股市场之所以被称之为政策市,是因为“无形之手”经常若隐若现。当上证指数轻松跨越千四、千五、千六等整数关口昂首阔步地向千七挺进的时候,证监会不顾失信于市场将曾经承诺的“三步走”浓缩成“二步走”。在超级航母中行成功发行和平稳上市之后,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证监会猴急般地推出了大秦铁路和中国国航,并且在其间还打了两个“五连发”(一周发行五只新股),股指被迫以“撤退”作为回应,市值缩水成为必然的选择,牛熊之辩再一次在市场中悄然兴起。
在大盘下跌的情形下,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过剩更多地体现在一级市场的“专业打新”中,相反,在二级市场中仍然出现的是流动性不足,此种结局与管理层对腰缠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等“富户”的偏爱不能说没有关系。如何让这些专业打新“富户”心甘情愿地进入二级市场或逐出一级市场将考验管理层的大智慧和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不错,“新老划断”后的A股市场更需要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应该是一种“和谐”配置,而不是竭泽而渔般的“深挖潜”。继A股市场成为国企解困的“圈钱”平台之后,目前又成为了那些航母级国企的解困工具。在大型蓝筹纷纷赴海外挂牌之际,国内A股市场确实有被边缘化之忧。无论是“海归”的也好,还是本土的也好,为了从整体上提高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而不顾市场的承受能力“大干快上”注定是行不通的。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决不是管理层用来粉饰门面的“遮羞布”,而重在落实、落实、再落实。忽视了这一点,休说是长牛就是短牛的基础也不复存在,股市诞生十几年以来的走势提供了足够的证明。近年来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向的频频背离,难道不值得监管层好好地深思一番么?
遗憾的是,在投资者对市场由希望变成失望的紧要关头,监管层还是不落俗套地在股票供给和资金扩容上做文章,而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如果说此时的暖风频吹能够救市场于一时,但A股市场的长期走牛却不是靠所谓的暖风能够“吹”起来的。因为我们的市场从来就不缺什么资金,缺乏的恰恰是对A股市场长期走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