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巨头奔驰公司在北京投资建厂时,工地内两次发现墓葬和文物,但是,奔驰非但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向文物单位交纳51万元的勘探费,而且找到北京市某领导向文物部门施加压力。在僵持过程当中,几个月前开挖的基坑已经被回填,并被打上了混凝土,因此引发了一场文物保卫战。目前,古墓是否因施工造成破坏、里面文物是否被破坏和丢失都不得而知。(8月10日华夏时报)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0/01359704817s.shtml
看了这消息,想起前段时间北京的政协委员就奥运场馆建设中文物保护进行的调研。调研表明,截止7月25日在建中的奥运场馆共发现707座古墓,超过1100件文物出土,没有发现奥运场馆建设对文物有任何破坏的现象。
文物资料表明,北京奔驰和奥运场馆同处于北京新规划的11个新城中,地下文物埋藏丰富。在对待地下文物的问题上,奔驰为什么比奥运还要牛呢?
北京奔驰项目是北京市的重点投资项目,这是事实。不过,是否因为其重点、因为奔驰财大气粗就可以无视我国地下文物的价值,就可以无视我国的法律了呢?奥运场馆建设的分量不比奔驰修厂轻吧,有关机构对地下的文物专门发布通知,强令“一旦发现文物即使进行调整,也不得破坏文物和历史风貌。”
看来奔驰的“牛”,不主要在于工程是否重点。那么是否如一些人所说为了利益呢?表面看是直接原因,其实细心考量我们无法信服。北京奔驰难道不懂得中国有关文物的法律法规吗?不会。所以即使发现了文物,要进行考古发掘,要影响其工程建设的进度,会导致预期投产的目标延期,从而造成利益损失,奔驰也不至于和国家法律作对。何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汽车公司之一的奔驰公司,一直标榜自己独特的、重视“传统”的企业文化,已经融入公司各个部门,成了奔驰的一个特征。怎么会轻易视文物为“粪土”呢?
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上,奔驰的牛,来源于其文化价值观——习惯性高傲。众所周知,在以日尔曼文化为主导的德国文化中的人种优越感绝不亚于英格兰的贵族文化。这种优越感的及至发挥就是希特勒时代。二站结束后,德国国内也曾经对其文化中的优越感部分进行过反思,但至今还颇有市场。在北京奔驰长达两年的无视地下文物事件的轨迹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优越感的痕迹。报道说,“奔驰公司认为,目前暴露出来的部分(文物遗址)也非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重点保护文物遗址,不应影响企业的正常施工。”意思就是除非在地下又一个“故宫”被发现,否则,奔驰依然要建在“文物遗址”上,因为它们价值不是“极高”。
再看客观。几天前,沈阳给外商专门开辟“集中居住区”,引来舆论大哗。论者纷纷指责当地政府给外商“超国民待遇”。其实,这种现象在各地大量存在。北京奔驰的工作人员和文物保护单位交涉的时候,动不动就拿他们的上层关系压人,试图以此来摆平的牛气就值得深思。
各地招商引资不是坏事。引进世界知名企业,更有标杆作用。但是我们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往往不自觉地“媚外”,特别是面对知名外企,常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合同之外,习惯性附加许多承诺,提供许多优惠,也无形中为这些企业的牛气提供了客观条件。
由此,我们“惯”出了奔驰的牛气。值得深思的是,如果类似“奔驰们”继续牛下去,我们将愧对祖先,无颜于后代。这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