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五粮液发布要造车的公告,网络媒体一片哗然,众看客们带着似笑非笑的面容等待着五粮液的楼起楼塌,站在前排的少不了央视财经节目的评论员,自称从不看财务报表的老姜等一干人马。
当然造汽车不是一桩小事,栽倒在汽车产业陷阱中的不在少数,即使喜欢在自家后院创业美国人也无法撼动汽车业两雄争霸的局面。面对已然纷纷扰扰,即将进入购并时代的中国汽车业,高调宣称进入的五粮液真的喝高了吗?
不用说,五粮液真的有钱。用来修桥补路、扶助当地市政建设的钱有了;各地销售服务中心都买了大楼;能打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剩下的干什么?都还给股东,自己还是拿大头,而且同股不同价,行迹类似于用友软件,可能还招致骂名,何必呢?不缺的就是钱了,你当五粮液傻呀?
现今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制度形式,给了代理人足够的权势为所欲为。有钱有势的五粮液总想干点什么,不能总依靠祖宗留下的那坑窖泥。高科技,风险太大;能源类,那是垄断的天下;化工类,污染本身就是酒业的天敌;造飞机,技术太复杂;造轮船,江河湖海都修了大坝,不是断流就是断航;造汽车,没准还可以赶上晚班,不管怎么说,有钱就可以营造后发优势。
另外说了,因为开车的人没法豪饮了,造酒的同时造车,还能获得相应补偿,做个对冲。醇酒香车,人所共好,五粮液这下攒齐了,不用找第二家。
世界知名的诺基亚的前身还不如五粮液呢,伐木头的,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如今呢,还是不说了。谁说五粮液就前景黯淡。看如今造车主,也不过一条大狗,带两条小狗,后面跟一群野狗,还没有国际知名的主,五粮液造车,目标就不仅是在国内市场的骨头和肉了。
令人质疑的是公告宣布的第三方绵阳市政府的契约地位,地方政府原本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产生的负债由中央政府承担。政府在合作契约明确了法律存在,应该说是一种进步,至少这样不可能发一个红头文件说明整个合作企业归国家所有,全部没收。但是在经济社会里存在着人类难以战胜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出现亏损,倒闭也难以避免,这样产生的债务将由股份公司的股东承担,地方政府的债务将由中央政府承担,从而转化为国民的税收负担吗?因此按照这个逻辑,收入归地方,债务归国家,全国范围的累计风险效应就潜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当地方政府介入企业经营的程度越深,绑架中央政府的风险越大。因此现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划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在此绵阳市政府在经营企业方面能力方面应该说还是一个特例,至少形成了一定的本土企业聚集,出了一些叫得响的品牌,值不值得推广就有待商榷,假如当地没有出一个长虹,没有那些经验和教训,政企关系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了。绵阳市政府采用积极的地方规划,发展当地百亿企业,同样也值得肯定,因为这比许多城市的政府机构忙于经营土地,营造房地产持续升温热潮水平高很多,一方面有一个漂亮的GDP数值,暂且不管GDP绿不绿,另一方面还一定程度解决了就业问题。
对整体五粮液造车的规划,可以看作五粮液正向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华晨不远千里带来了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绵阳市政府营造投资环境(占了股份,公司要回报),从电子城向汽车城过渡。从哪个角度看签约方,都是一个多赢的博弈,可谓宝马美酒香满路。可以说在局部上契约本身有效地解决了交易成本对于效率的影响,不过有意无意之间对于中央政府的约束形成了一个解套,从这个角度推而广之,五粮液酒可以醉倒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