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的发行规模的缩小,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新股发行问题的深层次问题,这是笔者认为关系到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核性问题,既然我们都能从这种天生残疾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新股发行上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操作呢?
从国航发行来看,到底是谁在决定谁该上市、谁不该上市呢?发行的价格到底到底由谁定呢?如果是按照市场化的,那么为什么国航的发行那么多的机构不愿意承接呢?国航的规模难道自己愿意减减吗?这里面恐怕有太多说不清的东西,如果是一个优质高成长的企业,难道会没有人要吗?
那么现在新股所谓的市场化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还有多少这样的企业要进入我们的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的资源是这样被用在这些并不受欢迎的企业上,那么又如何来谈中国资本的发展呢?我们暂且不去说国航的盈利能力,相信现在市场上的机构是不会不去调研的,他们不看好当然有不看好的理由,至少不会所有的机构都不看好吧!
如果新股的发行和定价依然是掌握在某些部门的手里,那么就要看组成这个申核组织的结构了,现在承担发行工作的发申委应该对自己通过审核的上市公司承担相关的市场投资者风险,而不要把这种风险推到市场上来让投资者承担。
在那么多需要通过进入资本的上市公司中,难道就是国航最需要融资吗?如果我们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是为了这些公司开放,那么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健康和发展的路还将是遥远的愿望而已,这也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一直在倡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成为空洞的口号。
新股发行必须独立出来,由市场机构和专业人士来组成审核,必须切断利益相关的联系,而且这种发行受理到审核必须接受市场投资者的公开监管以及责询,任何事情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堵绝交易和照顾,不难看出我们的资本市场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出现国际巨头那样的大公司,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还远远脱离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土壤,如果照目前这种发行的方式下去,社会的资源将被极大地浪费掉,当然最受伤害的就是这个市场上的投资者,他们没有权利选择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只能在这些烂的次的当中去挑选自己的投资品种,这也是中国投资者的悲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