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格雷厄姆在纽约开创了“价值投资”时,费雪在旧金山提出了“成长投资”。费雪就是投资经典《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的作者,而从投资美国运通的案例看,巴菲特与费雪的相同之处似乎超过了格雷厄姆。
费雪对于投资提出了“四维标准”:必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生产、研发、营销等),属于行业内成本最低的企业;必须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必须具有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盈利能力、销售收入增速,并且这种优势具有持续性;价格必须具有吸引力。
很明显,陷入“采油丑闻”的美国运通完全符合前三个标准,并且在丑闻被公开后,价格也达到了第四个标准。如果严格执行格雷厄姆式的投资,投资界至少会损失一个经典案例。
如果再深入地考虑,我们会发现,格雷厄姆只依靠公开报表寻找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股票,并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的价值投资,原因在于我们无法通过公开报表充分了解跌破净资产的真正原因,以及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比如是否所处行业处于衰退,这个企业以及行业属性是否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很难被非专业人士读懂。
相比之下,巴菲特的策略更容易被参照,简单说就是好品种跌多了就可以买,在支持股票上涨的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前提下,大幅度的下跌就可以构成足够的安全边际,深受政策影响的地产股、一度被污染事件困扰的中金岭南,都属于这类典型——即使调整幅度相当大,但从来没有跌破净资产。这就类似买打折的LV,知名品牌新品刚上市价格奇高,想买买不了;如果以后因为季节或者微小瑕疵等因素有了个很好的折扣,想不出任何不买的理由,因为LV永远不可能卖到路边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