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购买名牌货,这是很多精明女性的选择,或者说这是一种在资金受到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有效行为模式,在资本市场中这样的例子不少见。
1963年的美国运通,情况看起来确实很糟糕,其拥有的一家菜油仓库,储存了大量联合菜油加工公司的产品,并为后者开立了可以到银行贴现的收据,但是不曾想这些油都是掺了大量海水的冒牌货,这家公司的老板卷钱而逃,债主们找到美国运通门上,股价也从“菜油丑闻”前的60美元跌至1964年初的35美元。对于美国运通,当时的华尔街几乎异口同声地建议卖出。
但是,股神巴菲特却以合伙公司25%的资产,大手笔投资了美国运通,这一举动似乎与他的师承门派并不相符。按照巴菲特的老师、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的观点,美国运通即使跌到35美元仍然不值得投资,因为其市值仍然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典型的格雷厄姆式投资是这样的——购买价格相当于真实价值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的股票,这样的股票购买数十只,以实现投资组合正的总收益。不过在巴菲特眼中,美国运通的价值在于无形资产——庞大的客户基础、世界上最好的信用卡(VISA卡和万事达卡崛起之前),或者说,他看中的是一家陷入短期负面因素困境的成长性企业,而其不可取代的行业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稳定持续增长的收益,并不会有所改变,更重要的是此时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到股份。
如果从表层意思考虑,格雷厄姆的策略似乎更值得赞同,价格偏离账面价值过多,确实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但是单纯的格雷厄姆式投资无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在相对集中投资的前提下,更有效率地获得收益。实际上,很多普通投资者持有大量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并没有取得理想收益。显然,巴菲特并没有机械的照搬老师的理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