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Smith 在他的<<国富论>>中写到:"股份公司中的经理人员使用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可能期望他们会有像私人公司合伙人那样的警觉性去管理企业......因此,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或多或少的,疏忽大意和奢侈浪费的事总是会流行".这实际上已经提示了一个公司或是企业不得不关心的核心问题,当经理人与公司的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经理人所做出的决策.我认为,企业的发展,要考虑到经理人的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是企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整个企业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并开始影响英美等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较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范围,哪些是利益相关者,哪些不是,众说纷纭.
企业是由多个利益主体构成的一个集合体,这些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投资者、员工、供应商、政府、顾客等,企业的目标应与这多个利益主体相关,其价值增值是多个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绩效应以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为目标,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的最大化就是企业绩效的最大化。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形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各个利益主体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企业能有效整合各个资源,使得各个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进而形成企业的企业文化,受到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企业文化就能促成的,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伊夫。多兹(1994)在《管理核心竞争力以求公司更新:走向一个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理论》一文中,把核心竞争力管理分为五个阶段:竞争力开发、竞争力扩散、竞争力整合、竞争力发挥、竞争力更新。
能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所看的文献资料,也只能将两者拼凑起来,并没找到一个纽带将两者联系起来,请大家给点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