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身的风险承受力作出了合理评估后,投资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分配自身的财产?这个问题如果去问理财规划师:他们将根据你的消费习惯和风险价值观、收入多少及稳定性、年龄阶段和家庭构成等诸多因素,协助你将自身财产合理分配在如下两个领域:保障类资产__包括无风险可自由动用资产(储蓄和现金等)和保险类资产(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风险类资产__包括低风险资产(债券和票据等)、中等风险资产(基金等)、高风险资产(房地产和股票等)、极高风险资产(期货和衍生品等)。
一般情况下,保障类资产是所有个人财产中必需的组成部分,这类资产数量多少也直接决定了你的风险可承受能力。但是,随着个人财产的增加,保障类资产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因此,稳健的投资者通常采取的理财办法是:保持保障类资产的绝对值,通过新投入和复利增长不断增加风险类资产的相对值。这样将有效地平衡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实现相对完美的个人财务自由。 在配置了合理保障类资产之后,如何实现风险类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关键因素。股票市场没有保赚不赔的投资策略。笔者认为,如果排除股市短期中的投机和泡沫因素,从长期来看,股市仍然是最佳的风险资产配置场所。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能够有效避免股市投机带来的泡沫化损失?如何合理评估大盘和个股的合理价值区间?如何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享受复利增长的成果?我想答案应该是投资者需要有建立合适的长期趋势性仓位(即决定每年投入多少资金于股市和合理的股票资产规模)的决心和信心,这又取决于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决心来自于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准确判断,这决定了投资者长期趋势性仓位的总体规模。在考察宏观经济状态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进行判断:如当前的宏观经济是处于增长状态、停滞状态还是衰退状态?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构成是否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应该说,这些过于专业的经济分析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个人粗略掌握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方法并不困难:通过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访谈等,我们都可以对宏观经济趋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判断。如果投资者认为宏观经济仍然有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则完全可以模仿美国老太太的股市投资传奇,以十年为单位,通过定期投资消除股市年度波动,充分享受十年经济的复合型增长。其次,信心来自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这将使你有机会战胜大盘。在根据宏观经济趋势确定了长期投资仓位之后,投资者需要进一步寻找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行业亮点,这是一项难度更大,也是收获更多的工作。由于在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GDP增长率仅仅是一个平均值,不同经济部门或不同行业的增长速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投资者把握了经济总体增长趋势之后,可以将主要资产配置在高于GDP增长的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由此不但可以享受更高比率的资产复合增长,乃至取得类似巴菲特那样的惊人投资业绩。 总之,决定长期趋势性仓位的主要因素并非股市短期的涨跌,而是宏观经济和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