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的典故 从马陵之战看股票分析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 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军果然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军。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避战示弱,退兵减灶,引诱魏军追击。太子申本有退军之意,庞涓不听,率军紧追。见齐军逐日减灶,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即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击。齐军退至树木茂密、道狭地险的马陵。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即引军埋伏。经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败,庞涓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进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我们分析一下这马陵之战,然后,再来对照一下我们的股票分析,我想可能能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其实,马陵之战中,孙膑就是庄家,而庞涓就是散户。庞涓的失败,就在于对这场战役没有正确的分析。 从基本面上看,这场战役,孙膑庄家早就做好准备的。先让韩国消耗庞涓的实力,然后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庞涓回救。然后再在其回归路上,以逸待劳,准备和庞涓决战。这样的话,孙膑庄家是以逸待劳,庞涓散户是千里奔波,劳累不堪,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能够看出庞涓散户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因此,这只股票,基本面很差,跌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从技术上看,也是如此。马陵之战中,孙膑庄家设好减灶之计,告诉庞涓说这个地方有支撑。而庞涓散户死套公式,认为减灶行为,一定士气低落,逃亡严重(认为确有支撑),不辨其真伪。又加上获利心切,所以就奋勇杀进,没有考虑基本面的因素.其实这孙膑,围魏救赵,以逸待劳,肯定是有准备的,怎么会战斗刚开始就会减灶。这个地方的支撑位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因此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庞涓散户奋勇杀进后,这只股票,就开始跌。最后庞涓散户当然只能自认亏损了。 最后,还有一个特点,庞涓散户不知道进步,不知道顺应市场。围魏求赵的这种事情,这已经是第二次。庞涓散户竟然没有吸取经验,而是见利忘义,所以当然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亏钱了。
聊以自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联系方式: QQ:39903618
更多阅读
转载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意思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原文地址: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意思作者:朱安宁09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意思
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摘要:司马迁的《史记》是被公认的“史家之绝唱”,司马迁本人也曾用“成一家之言”来概总自己的写作目的。通观《太史公自序》我们只可以粗略的看出司马迁“一家之言”有这样的三个意思:一是
除了"悬梁刺股",读书人还应知道的典故 悬梁刺股的故事
1.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 孙卫东中国人从哪里来
茅于轼的一本书《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粗看了一遍,茅于轼讲的几个观点,我都很赞同。第一,政府应该建设廉租房,而不应该建设经济适用房,因为买的起经济适用房都是手里有点钱的人,税收要补贴那些最穷的人。这个我完全赞成,经济适用房往往
周氏家族的千金 从古泰州周氏看家族品牌打造
一、泰州丛桂坊周姓的文脉相传最近看郝祥满博士的著作《日本人的色道》,其中一个篇章引用了南宋泰州人周煇《清波杂志》卷四的“倭国”条:“煇顷在泰州,偶倭国一舟飘泊在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至郡馆谷之。或询其风俗,所答不可解。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