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是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很难持之以恒,更难做到极致。但如果做到了极致,就能成为亮点,从而赢得市场。
如何做到极致呢?
除非大部分员工都养成了近似于洁癖的习惯。
在御温泉,小温泉池坚持高峰期两小时换一次水,每换一次水都进行严格的池底清洁和消毒,并不介意当作客人的面做这些本应在幕后操作的工序。而在普通的洗浴场所,一般都宣称每天换一次水(事实上很多并没有做到)。每两小时一次,与每天一次之间的差距,就是“极致”与“一般”之间的区别。
温泉区服务员只在左手戴白手套,是御温泉“洁癖”行为方式的代表。这个行为方式给客人一个信心:服务员不会用“摆拖鞋的手”给我端茶。
虽然员工严格按操作标准清洁马桶,但检查人员仍然能挑出“刺儿”来,马桶盖转轴处很难以常规方式彻底清洁,最后找到了用牙签配合小方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死角。
因为倡导“绿色”理念,所以不用鼠药,但因为是度假建筑,与自然的开放度非常大,很难用常规的方式防止鼠患,那就养猫吧,这在星级饭店是很难想像的。苍蝇的问题也令人头疼,那就让员工用蝇拍打吧,并且要求在营业环境不能让客人看到苍蝇,这是一个看起来不近人情的要求,所以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员工闲时总是在寻找苍蝇,小顾客们常常争先恐后地与猫玩耍。更不可思议的是,卫生检查时居然带着一条咸鱼,来检验某个区域的苍蝇标准!
……
这是一个“洁癖”老板,带出来的一群有“洁癖”的员工。
余世维曾经讲过这样一个观念:如果家里请保姆,不需要看她的经验和技能,只需要她有洁癖就足够。
他在倡导这样一个规律:心智比技能更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员工的“洁癖”心智呢?
从一个员工入职时的生活习惯抓起!
服务行业入职训练(不是培训)的第一课,不是大讲特讲企业文化,而是花1-2天的时间让员工搞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先不给他们标准,先让他们自已摸出一套自己的标准,并且相互提改进意见,从个人用具摆放、洗浴频率、每日刷牙次数,到内衣、袜子和外套分别的换洗频率,甚至会涉及到个性化的服装搭配和化妆。按宿舍划分自治小组,两天后评选最优标准,以此优化原有的标准。
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操作标准,由于大部分内容是他们自己摸出来的,也容易执行——对于集体制定的方案,总是比管理者制定的标准更容易被人接受。
从一个“洁癖”老板,到一群“洁癖”员工,最后深入每一个操作细节。在**温泉,员工进入营业区都必须先集中淋浴,因为员工进入营业区域的时间与顾客进入的时间刚好错开,所以可以并用同一淋浴场所,只是员工的更衣柜与客用柜相比,只有其三分之一大小。员工与客人用同等档次的洗浴用品,老板并不吝啬这点成本。在午餐场所,也有员工的专用餐具柜,餐具柜里有员工自己的牙具,午餐之后,员工必须刷牙。
……
通过1-3个月的“洁癖”训练,在卫生相关操作标准和检查制度的支持下,员工责任区域的卫生,卫生就可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