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名媒体高级编辑很直白:“我就是卖字为生的,凭啥‘他们’能白看” 老徐(徐静蕾)上千万点击量的博客还是没有赚到一分钱。方兴东号称融来了千万美金的博客中国,首页还是干干净净,付费广告屈指可数,听说前段时间正忙着解雇员工。依靠博客每月能进账1000块人民币,首位吃到“螃蟹”的洪波,三个月后,也与广告商和讯网掰了。对于这位Donews的总编来说,这点钱也就是“仨瓜俩枣”,但总让人觉得不自在,似乎中了广告商的“埋伏”。好比抽奖摸了个石英钟,却被彩票公司披红挂彩,敲锣打鼓地游了一圈街。广告商也是一肚子委屈,和讯网老总抱怨,“一边吃着我们的月饼,一边骂人。”屈指可数的博客广告数量和费用, 预示着这个WEB2.0的商业时代远未到来,或者永远不会到来。据说,美国有6000万人在写博客,一项调查显示,中国50%的白领也都开了“博”,但这与我们身边的感受大相径庭。洪波的经历足以成为代表,些许博客们或许能从服务商的零星利益中分一点儿薄粥,但几百、数千元的回报,根本不足以形成普遍的激励机制。相同的例子也发生在国外,一位声称辞职专攻博客、以博客广告费作为全部收入来源的职业写手,也只坚持了不到一年。一位知名媒体高级编辑很直白:“我就是卖字为生的,凭啥‘他们’能白看?”她观察到,身边曾雄赳赳地加入“博客”大军的兴奋写手们,已纷纷偃旗息鼓,就像当年火热的呼拉圈,呼拉一下,然后就没了。有一种说法,说这是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把博客作为广告和营销的平台。但,这种指责站不住脚。

市场总监们的鼻子比猎犬还灵敏,他们一个个都有超高的商业智商和情商。我问过的市场总监们都不认为博客能为,他们的产品推广带来啥好处,至少这不会是一种性价比优越的广告。清华同方的市场总监王郁摇摇头,说她就没考虑过博客,而且她所熟悉的市场圈总监们,也不曾讨论过这个话题。第一个在网上推销手机的索爱副总宁述勇,则干脆表示,这个WEB2.0还有点问题。IBM的市场总监则对此不屑一顾,有些东西不需要专门去论证,我们脑袋一转就知道合理不合理了。市场总监们需要的是可靠的数据和看得见的回报,此外还有投入的成本问题。博客写手们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制约了他们的获利能力。蒙牛或许可以掏出1亿去买一段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但是它没法把这1个亿拆成1万份,然后精确地递送到1万名最受欢迎的博客写手们手中。就像你手头有了1亿,最不费力的方式就是去资本市场找机会,而不是连着开1万家成都小吃店。上次听演讲,有个号称互联网大师级的美国教授在大肆宣扬博客的商业前景。我举手,站起来提了个问题,“您能不能告诉我,博客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些啥好处?”他想了想:“你可以在博客上介绍你们的产品,然后大家就会有意见反馈回来。作为一名CEO,不是很快就能无障碍地接受到这些信息吗?”My God! 他难道不知道中国最忙的就是CEO们,他们最热衷的就是开会、饭局、高尔夫……这都周转不过来,还有心思趴在网上看博客?如果竞争对手里真有这样C E O“博客迷”,那就太好对付了。我马上雇上100名无业青年,天天往他的博客里灌水,给他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建议,直到把这名可怜的CEO彻底整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