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午餐时间,张坤感觉一阵莫名的烦躁。他故意磨磨蹭蹭,等同事都走了,才拿起饭盒,朝食堂走去。他并不关心今天中午是什么菜色,因为不管是什么山珍海味,他都无法全心享受。他每次都狼吞虎咽,只想尽快离开那个让他如芒在背的食堂。
职位决定餐位
出了办公室,张坤遥遥看到“员工食堂”门口排起的长龙不觉皱起了眉头。在他所在的采购部,他吃午餐从来都是晚出晚归,但这决不是因为他吃得慢。张坤刚工作一年,在采购部算是小兵,职位最低,这就决定了他吃午餐要比其他同事用更多的时间——公司食堂按职位等级分为两个:员工食堂与干部食堂。公司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能够到干部食堂就餐。同事们对干部食堂的描述是:人少肉多。员工食堂则当然是“人多肉少”,再加上“味道奇差”。
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内容大致相同,同事们也相处融洽,但一到午餐时间,张坤就心生芥蒂。虽然不是同事们的错,但他总是心里有些疙瘩。午餐时,他都会故意晚出去一会,因为他不想在食堂门口与同事分开,好像自己低人一等,这让他的自尊心无法承受。“职位低就要吃得差?!”张坤觉得这道理说不通:大家都为公司创造价值,工资可以不同,但在吃上,应该人人平等。“吃”是事关人的本质需求的,不因人的职位不同而有区别。公司这样做,张坤认为是很愚蠢的,因为这是在人为的离间同事间的关系。
因为部门里只有张坤一个人在员工食堂吃饭,很容易被其他同事忽略。当听到其他同事用餐回来讨论“今天的红烧肉很难吃”、“酱骨架太咸”之类的话题,张坤就会有莫名的冲动,想大吼一声:你们要不要去员工食堂体验一下?!他发现员工食堂的难兄难弟们跟他一样脾气暴躁,食堂里餐盘被摔得坑坑洼洼。他们称饭菜是“猪食”,汤是“刷锅水”。他们从不谈另一个食堂,以免流露出嫉妒和不平。但若有同事升职,跨过屈辱的红线,获得食堂“晋升”的资格,他们也会恭喜他“从此吃上人的饭菜”。
因为排队时间很长,张坤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其他同事早已进入午睡的梦乡。他还要消化一下,不敢马上趴在桌子上睡觉。而现在,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有10分钟,他最多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但他已经练出触桌就睡的本领,5分钟,他竟然也能熟睡。这对他下午繁忙的工作很重要。
告不赢的食堂
对于食堂的不满,员工们也向人力资源部反映过,但每次都不了了之。其实张坤的要求并不高,不要求大鱼大肉,能够干净、营养就可以了。可现实是,青菜叶子上总是沾着泥沙,吃出昆虫就算是加肉了。所谓的两荤一素,所有肉加起来不会超过五片。有一段时间,张坤觉得自己对肉的渴望已经“不像个现代人”,本来在家里都开始有意识减少吃肉,而多吃“更健康”的蔬菜。可是到了这家公司,他对肉的热爱重新点燃。记得有一次,他到超市买了一根火腿,五分钟啃完。张坤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都不好意思说”。
其实论工资,张坤还没有穷到“吃不上肉”的地步。但中午休息时间太短,若外出就餐,回来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甚至可能会迟到。
正因为对食堂的欲罢不能,员工们也联名向公司反映过,希望食堂能够改善伙食。第一次反映还算有效果,但久而久之,大家怨气又起,食堂管理人员也麻木了。
此后再因为对食堂不满而向公司提意见,一般都是笼统的答复:众口难调,请大家放低要求等等。听久了,大家都麻木了。每天中午照旧都是一边骂着,一边匆匆的狼吞虎咽,不是因为菜好吃,而是“要赶回去休息”。因为中午吃得差,晚餐就会有报复性的觅食。虽然公司食堂也提供晚餐,但张坤一般都不会在食堂吃。他常常约几个同事一起,去周围的小餐馆饱餐一顿,虽然卫生状况堪忧,但终归可以吃到肉,味道也地道。长期下来,张坤算过一笔账,晚餐的消费,会花去不少银子,平均每次都在20块钱以上,这样一个月大概会有600块用于晚餐。那公司的福利,所谓的“包吃包住”都已经名不符实。每次想到这里,他就愤愤不平,感觉工资无形中缩水了,这好像上了公司的当一样让他百爪挠心。
为吃而战
愤恨积聚久了,终久是会爆发。那日张坤到了食堂,发现气氛不对,没人排队,大家都坐在餐桌前默默无声。问了才知,这是一个生产线员工发起的“非暴力抗议”活动。开始公司并没有人来理会,张坤也只好找个位置坐下。直到下午上班时间到了,看到工人未返回生产线,公司才急了,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来跟员工沟通。谈了些什么,张坤不得而知。但后来公司发出通告:孕妇和病号可以到干部食堂就餐;员工餐饮标准上涨5毛;员工每日派代表监督食堂卫生情况。
虽然只是微小的改变,但张坤还是像出了一口恶气般舒坦。“有时候真不是在乎那一两片肉,只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自尊心会受挫”。张坤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员工的意见。他曾经跟同事讨论过,大家都觉得公司的这种“分食堂”的做法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而且,公司领导对食堂的不管不问,让他们觉得公司认为只要扔点“工资”就可以把他们打发,完全是“低估”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追求,这让人很愤懑,犹如无缘无故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肚子里并不缺肉,缺的是尊重。他们对平等的追求,远超过一些企业的想象。
经历了这次抗议,公司开始变“聪明”了,每两个月就会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对食堂的意见。虽然众口难调,意见纷杂,食堂也难以做出太大的改变,但这样的“重视”和“关怀”还是让张坤心里舒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