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九
“五·一”劳动节的一场示威游行,仿佛一颗石子扔进波平如镜的南湾湖,在水面上激起了阵阵涟漪,给澳门社会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因为这在小城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引起关注和议论的程度,自然也是少有的。人们担忧的是:发生这样的事件,会不会影响乃至破坏社会的和谐?
从事件的性质来看,乃是一批不幸被边缘化的本地建筑工人为自己争取权益,表达诉求。尽管本来还有其它的管道,但他们选择了上街的方式,无非是为了造成更大的影响,博取社会的同情。既然是游行示威,就不免会有推搡、冲撞甚至更过激的行为,好在并未造成严重的人财损害,算是有惊无险。对于个别肇事者,警方调查确认无故意违法动机后,给予必要的儆戒即可,似可不必进入司法程序作进一步追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事件虽然发生在大街上,但终究属于经济范畴。归根究底,是现有的输入外劳政策在实施中失衡,导致建筑业一片兴旺下反而失去饭碗的工人怨愤难抑,要走上街头发出不平之声。从引发的响应可见:他们目前的困境和不满,只要政府重视,业界关心,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难得以化解的。对这类事件,只要就事论事,处理得当,就可以妥善解决,皆大欢喜。当然,如若政府不能及时化解,甚或反应过当,也会事与愿违,带来社会和政治的后遗症。
在报导今次游行事件时,境外某些媒体幸灾乐祸,过分渲染,颇有意往政治上做文章。殊不知,澳门并不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的结构性矛盾,这一事件并非伶仃洋的大风大浪,只是“茶杯里的风波”,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事后对症下药,采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正体现出主政者的高明之处。
毋庸讳言,在经济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澳门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也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决策应对。在这个意义上,游行事件的发生,与其当作是整体社会不和谐的一个标志,倒毋宁视为政府有必要修订政策及提升实施水平的一个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