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将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37%,本次调整致力于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具体措施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style="ZOOM: 90%" height=192 width=570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
来源:财政部
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意在抑制流动性过剩
其实,中国政府近几年已连续多次调整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由于经济局部过热,出口欠税严重,政府将出口退税率由15.5%调整到12.51%;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多项皮革类原材料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下调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6年9月15日,针对142个税号的钢材、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纺织品、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而对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007年4月15日,针对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型材、盘条等另外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
中国政府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意在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中国贸易顺差超高速增长,直接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2007年1至5月,出口同比增长27.8%,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同比增长83.1%。入世五年,中国外贸顺差从2001年的226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8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500亿美元。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超快的贸易顺差将直接转化为货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出现过剩。
中国贸易顺差和广义货币(M2)12个月累计值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384 width=596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border=0>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顺差过大导致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近年来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外贸冲突增多,每年都需要进行贸易谈判。同时,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上升趋势。外贸顺差过快增长还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汇率压力加大,使得国内货币政策难度加大。
而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耗能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今年以来,中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增长都比较迅速。1-4月份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增速同比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个、5.2个、9.2个和3.9个百分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快速扩张,势必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带来贸易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低附加值的产品过大,导
致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低端化,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对子行业进行分析,发现今年来出口较快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上,如纸制品、肥料、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
调整退税的效果将比较有限
仅就出口退税政策大范围调整,难改贸易大幅顺差格局。中国顺差的增长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有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制造业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了出口大量增加。
另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出口产品的价格即使没有退税也依然有
一定的优势。对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出口企业而言,降低出口退税率所增加的成本很容易通过涨价方式转嫁给国外进口商,出口量未必会有明显减少;而对于竞争力比较弱的商品,如果企业采取压低采购价格等措施来压缩自身成本,也能自行消化一些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从出口贸易结构来看,中国顺差来源最大的部分是机电产品,而这部分产品税率变化的范围不是很大。机电产品大幅顺差的局面不会改变,而机电产品在中国总体出口中又占有半壁以上江山。
总体来说,中国顺差增长的幅度会有所放缓,但总量仍会扩大。因此,要解决贸易顺
差过大的问题,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比如将环境、资源等社会成本转变为企业内部成本,解决出口商品成本虚低的问题。贸易顺差反映的是中国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状况,应对贸易顺差,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失衡的问题。
出口退税的调整使得各类行业受到影响各不相同,长期看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率调整可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提高附加值。此次降低退税率的产品基本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或由于中国国产量很大而从容易造成贸易摩擦的产品。降低上述产品的出口退税肯定短期内会对相关企业的经营形成一定的影响,但也同时可引导相关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力度。
当然与今年前两次调整相比,此次调整的产品范围较小,力度较弱,对国内整个钢材市场影响不大。此次出口产品税率调整中,部分钢铁制品(石油套管除外)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此次出口税率调整力度明显小于前两次,虽将对管材、窄带钢价格有直接影响,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将使国内价格近期进行调整,但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国内水泥出口仅占水泥总产量不到5%,出口退税对整个水泥行业影响较小。且水泥属于高能耗、附加值低的产品,煤电能耗占成本的60%,取消出口退税符合水泥行业的长远发展。
取消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出口退税有利于中国高附加值船的出口。由于缺乏相应造技
术,中国国部分造船企业从日韩等国承接了较大量的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订单。在这种造船模式下,国内相关企业只赚取了非常低廉的组装费,而更高的附加值为国外厂商获取。本次取消出口退税不仅可达到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目的,而且可进一步提升那些有技术实力、有规模优势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出口退税将不会影响中国企业利润和经济的增长。历史经验显示,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很难降低中国企业的净利润水平。因为中国国自2004年以来,多次降低出口退税,希望能够减少贸易顺差,尤其是去年9月的出口退税政策下降幅度较大。但出口额仅仅在当月以及10月份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不过,2006年11月迅速出现报复性反弹。由于出口退税率无法对出口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还是维持原来的趋势。同样,由于顺差的增长趋势很难得到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也将继续保持。
中国政府可能继续调整出口退税
中国政府将结合此次政策调整的效果及外贸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来制定进一步的计划。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表示,近期还要不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主要还是看这次政策调整的效果以及外贸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中国政府可能下调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来促进进口、减少顺差。
中国今后仍将继续调整出口退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形成顺差的主要原因,将列入进一步调整范围。继续针对行业进行退税调整,逐渐淘汰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