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这个概念这几年着实很火,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经济发展如何、官员政绩多少、民众富裕与否都和它密不可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尽管GDP这个概念还不很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出一个比它能够更好地描述财富增加与经济发展的指标。
正是因为社会普遍地认为GDP的增加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财富增加,上级政府就把GDP的增长速度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地方官员更是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因为只要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当年当地的GDP增长速度就会往上猛窜,官员的政绩自然也就上去了。
其实,又何止是官员陷入了GDP崇拜之中,就连很多经济学家也迷失在GDP的陷阱中。百度一下“经济学的破窗理论”,大约有一万多篇关于“破窗理论”是与非的口水文章。何谓“破窗理论”?简单的描述是: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富人家的窗户,邻居富人就得更换新的窗户,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和生产玻璃的人就业。这些人拿到了工资之后又可以购买其他的商品,如此循环往复,便能不断地促进GDP的增长,便能促进经济发展。
有很多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支持这种“破窗理论”,他们认为这位邻居是位富翁,日常用品已经买了许多,还有大量钱攒存在银行不肯消费,只有打破玻璃,才能迫使其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促进GDP的提高。支持者的观点颇有一些经济学大家凯恩斯的思想影子,即通过人为干预来拉动内需。
普通的老百姓看到这样的理论只能是一头雾水!打破窗户明明是件坏事,怎么在经济学家嘴里就变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好事呢?如果因为其有钱存在银行不肯消费,便要打破其窗户促使他大把花钱,那还不如放一把火把他的房子烧掉?大部分老百姓不相信这样的理论,他们宁愿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直觉。是老百姓的直觉有问题,还是GDP的理论有缺陷,或者说是我们的官员与经济学家思考问题时出现了遗漏?
通过两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便能让我们感觉到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漏在何处?
先看一例:九八年江西鄱阳湖滨湖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庄稼被淹没,老百姓哭天抹泪痛心疾首。次年,老百姓硬着头皮或支储蓄或举债务搞灾后重建,建筑运输等业一片繁荣,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自己拥有的财富也比原来少了许多。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劳动成果是什么?它就是往年GDP的有效累积。当这些历经十几年甚至几十上百年建成的GDP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之后,来年重建带来超出正常增长速度的GDP,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几代人辛苦勤劳的心血结晶。老百姓之所以痛苦,乃是因为灾害带来增长的GDP远远比不上已损毁的过去累积的GDP。
再看一例: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一级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跑马圈地,其架势非常气派,其蓝图非常宏伟。但是,有的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投资虽然使钢筋水泥的生产企业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虽然使建筑工人在短期内拿到了吃饭工资,周边的老百姓却并不认同这种行为,他们执拗地认为,这是实实在在地劳民伤财,除了浪费了土地,还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那些闲置的厂房与圈草的围墙的确是增加了当地的GDP,不过它们对于社会来说只是垒积了一堆无用的物质,而非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财富。老百姓之所以痛心,乃是因为这种招商引资带来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GDP,已经消失或者是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无用功。
除了类似于水灾的自然灾害原因之外,还有没有人为的原因导致GDP在不断消失?除了工业园的闲置厂房与土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无效GDP在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吗?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吗?
还有的例子比较隐蔽。一块地本来价值20万元/亩,但政府从老百姓手里强行收购过来只需花5万元/亩,然后再以15万元的价格卖给开发商,GDP增加了10万元,可实际上与这块地的原值相比,还亏了5万元,这不是GDP的消失吗?当企业创造了20万元GDP的时候,国家却要投入15万元的GDP来治理被污染环境,那么这个企业所创造的20万元GDP中,不是有15万元是无效的吗?
在我们为每年7-9%的GDP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大多数国家而欢呼的时候,在我们依据现有的GDP增长速度理论上算出多少年后可以赶超英美日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GDP都是真实而有效的GDP吗?这其中有多少已被消失的GDP所抵消,又有多少是无效的GDP在累积?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的西方国家每年恐怕没有这么多消失或者无效的GDP吧!
什么样的GDP才能反映出本地的富足程度?什么样的GDP才能反映出当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明白,只有GDP的有效累积越多,这个地方才会愈加富有;只有当年的GDP增加的净值(新增的GDP减去消失的GDP)越多,才能反映当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愈快!两个概念配合使用全面考察,方能对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仅仅使用GDP增长一个概念,远远不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真实的财富状况与发展速度!
呼吁政府与学界,赶快摒弃单一的GDP增长速度崇拜情结,起用GDP有效累积与净值增加两个概念,用以指导地方政府的经济工作。当更加科学严谨的经济指标被纳入到政府的考核范畴之后,各地官员自会改变目前只顾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盲目冲动行为,定当更加理性地处理好GDP增量与存量、有效与无效的关系,使GDP与百姓的生活改善社会的财富增加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步前进,如是此,当是百姓福祉国家福音。这应该可以看作是认真落实中央政府所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