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 孙红伟
2005年12月19日,央行宣布允许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公司债券,同时简化公司债券交易流通事前审核为核准制。这是继推出企业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后,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看到这则消息,我不禁一改往日冷静的心态,脱口而出:央行,好样的!
自去年以来,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频频出招,“出其不意,意料之中”的加息,为中国政府,中国金融界赢得了声誉,在综合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极大地承担了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也为中国企业在未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风险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央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正回购和反回购,央行票据等措施,在保持货币供应和物价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从而较为有效地在低损失的水平上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
如果说以上的事实是央行的职责内的应有之义,作为中央银行,要能够而且必须做好的话,那么,自今年以来,央行在金融制度改革中,所充当的排头兵的作用,却让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今年春天,央行出其不意地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为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切实地指出了一条明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债券市场发行非常缓慢,在最近十几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所以监管当局的慎重态度和措施是非常正确的,但恰恰是这种有些许过度的慎重,使得中国的债券,尤其是企业债券,举步维艰,从根本上很难为中国的融资体系贡献力量。而央行的“短期融资券”的产品创新,一方面,从产品的角度,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而且从监管的角度,融资券避免了中国制度性审批的局限;当然,客观上,还刺激了我们债券管理部门的工作冲动和创新思路。
而后,央行在资产证券化上又出重拳,宣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单位,打开了金融机构低风险资产的充分利用的阀门,提高了有效资源的利用率,从试点情况来分析,还是达到了当初的预期,为未来更大程度了有效释放资产,提供了极为有益的范例。
而最近的措施,则对于活跃债市,提高金融机构的投资途径,改变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都有实质性的意义,在客观上也刺激了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工作动力。
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缓慢,举步维艰,有人认为是因为制度性缺陷;有人认为是部门条块利益阻碍;有人则认为是人为的限制……在此,我不想也无权湟论,不过,相信,在“十一五规划”中前所未有地强调的金融改革,一定会在未来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当然,有以央行为代表的金管当局,我们有理由加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