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点,我不是知名的经济学家,我觉得能算一个经济学家就了不得了,知名说不上,先做一个说明。有一次我在香港做演讲的时候,一位香港学者问有人说中国大陆经济学家够格不超过五个,你怎么看?第一,我从来不够格,因此我没有资格评价别人够格不够格。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五中全会和不久以前,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对于形势的分析全面、深入,既恰如其份评价有利的形势,也实事求是地指出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我觉得科学的判断形势实事求是的分析形势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是我们做好工作,贯彻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的前提,也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对形势的不利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给予恰如其份的估计。因此我今天的发言着重谈一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间所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全面讲,只着重谈几点。
第一,从经济增长方式来说,十五时期我们的经济增长取得巨大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十五时期的高增长所依据的增长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的增长方式,中央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讲了十年了,从1995年讲起,但是这十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件事情成效并不是很显著,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应该说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有所回潮,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郑兴利同志专门做过一个报告讲粗放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继续用高投资,高消耗甚至高污染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这样粗放的增长方式,从长远来说是难以维继的。假如说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有它存在的空间和余地,那么发展到今天,特别最近两三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长期按照这样一种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我们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为很明显,最近两年,无论是资源、能源、环境都面临着很明显的约束,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中央讲了十年,还基本上按照原来粗放的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硬要这样做的,它背后有深刻的体制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原因,比方说专访经济增长方式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建立起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制,根据2003年的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间,只有20%的企业专门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只有25%的企业设立了技术开发的机构,也就是说在大中型企业中间,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真正把设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提到日程上来。技术创新的体制基本上延续苏联的模式,苏联的模式是什么呢?大部分的技术研究,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是放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的,特点研究出一个新的东西来,再到企业去推广,如果企业不愿意用,这项研究成果就等于是白费了,目前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出来新的技术,真正运用到生产中间不到30%,这是科研体制、技术开发体制上面存在的深刻的问题。这次五中全会决议就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技术开发的体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企业要自己设立研究和开发机构,是要资金的,是要冒风险的,政府是需要支持的,整个这个机制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建立。现在不但是中资企业是这样,相当一部分三资企业也是这样的,特别是香港,到中国的投资,香港的工业企业大部分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普遍不愿意搞技术创新,到了八十年代,这个问题在香港已经紧迫了,如果再不提高技术档次的话,香港的工业就发展不下去了,但是香港的工业企业并没有因为这样一种压力自己就搞技术创新,而是大批都搬到珠江三角洲来,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继续原有的生产,近一两年,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的压力,这些企业相当一部分也不想技术创新,现在都在往珠三角以外的地方跑,再跑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地更便宜的地区去。所以,要使大多数的企业建立一个创新的机制,从而为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物质技术基础,这是一个艰巨的事情。
再比方说,我们今年的经济总体来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从总的指标看起来好像是挺不错的,昨天汪同三可能都讲了,GDP、物价、外汇储备、财政收入都挺不错的,但是无论是中央的经济主管部门还是经济学界都很担心经济会发生波动,有时候担心通货膨胀,有时候担心通货紧缩,有的部门担心通货膨胀,有的部门说会通货紧缩,或者说头两个月说通货膨胀,下两个月说会通货紧缩,所以有的外国人讲,你们今年经济是不错的,但是怎么好像有一点像打靶子一样,有时候热,有时候冷,或者怕热怕冷,实际上无论通货膨胀的危险还是通货紧缩的危险,背后都是出自一个原因就是盲目扩大投资,盲目扩大投资的部门,比如说钢铁、冶金、有色冶金等等这些部门,在刚开始扩大投资的时候,他们容易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比方说2003年,搞了一年多,现在出现产能过剩的时候,又带来通货紧缩的时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背后都是投资和消费不成比例,盲目扩大投资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变,一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而这个不改变的话,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谈不上,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口号提了很多年,但是要真正实行是很艰巨的事情,这是存在的第一个矛盾和问题。
第二,从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来说,在十五期间,我们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中央提出来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来建立创新机制等等,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飞跃,这是十五期间一个重大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次于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央对这个问题已经明确了,并不等于全国都取得了共识,所以在五中全会期间,一位中央领导讲过,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千万不能搞两张皮,为速度侍从,两张皮是什么意思呢?写出一个规划来,帽子都讲了,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具体的内容还是以追求GDP为核心,以高投资为手段,这两三个月也参加过省市十一五规划座谈会的问题,一讲十一五规划想的就是搞几个项目,怎么样能争取到这个项目,派人到中央来活动,连我们研究机构的人没有实权的人到地方去参加他们的研讨,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就是说,你回到北京千万替我跟发改委讲一下,能不能把我们这个项目写进十一五规划,我说写进去有什么好处,写进去就有钱。整个指导思想靠高投资提高GDP,靠争取项目高投资,靠跑北京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这样的思路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也不能责怪地方干部,这是整个体制造成的,背后有深刻的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要改变这个状况,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第三,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大家都看过五中全会的决议,决议在改革开放那一节里边写了八点,其中有五点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这五个方面的改革重新强调了一下,明年要抓这五个改革,而且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的环节实现新的突破,所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比方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等,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实际推进都是有很大的难度,现在每一项改革,改革方面的制定、改革措施的推行,要取得广泛的共识都比十五年前、二十年前难度要大,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一些改革内容和改革的课题比过去难度大,我们这25年来,往往是比较容易改革的都先改了,剩下的是比较难的,改革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再一个原因,现在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像八十年代初的一些改革一样皆大欢喜,大家都有好处,现在的改革往往在某一方面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一部分人有利,但是也会伤害到另外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现在改革涉及到的利益调整,比十年二十年以前要尖锐、要复杂,因此争论也特别激烈,大家都知道,现在几乎每一项改革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比方说现在正在争论的,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搞股份制的事情,特别是卖股票给外国的金融机构,现在争论得非常地激烈。
关于房地产的问题。人民银行和国土资源部是一种观点,城乡建设部又是另外一种观点,关于税收的问题,本来中央已经打算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的企业收一样的税,停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但是遇到强烈的反弹,几十家跨国公司联名写信给中央反对,我们很多政府机关,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也不赞成,于是这一方面的税收改革现在暂时还没有进行。
所以,今后的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很激烈的争论,背后除了认识上的分歧以外,就是利益方面的冲突,至于行政体制改革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25年来的改革都是政府推动的,现在改革的动力自己要变成改革的对象,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尽管我们为了减少阻力,有的改革是从基层做起的,比方说减少行政的层次,但是阻力非常大,有的地方已经把一个乡镇取消了,过了半年又给它恢复了,发现问题很多,不行,后来又恢复了,这样的事情过去很少见,做下去再推倒重来,我们做精神的准备,税收、金融、政府体制等这些改革都刻不容缓,但是都会遇到很激烈的反弹,都会有激烈的争论。利益冲突需要协调,有不同的认识需要统一,总之工作难度比较大。
第四,关于对外开放。自从加入了世贸组织就意味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大家都在估计,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好处多还是好处少呢?刚加入的时候看不出好处也看不出坏处,过了一段时间是负面作用大,再过一段时间是正面作用大,原来是这样估计的,结果没想到一加入头一年带动中国对外外资大幅度的增长,因此2001年2002年皆大欢喜,没有想到加入世贸组织一点坏处没有,都是好处,但是从去年开始,特别是到了今年,才知道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是莺歌燕舞的效果,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现在成为贸易大国、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大国,中国是缺乏精神准备的,外国人也是缺乏精神的,外国人看到中国一下子变成一个大国,没有精神准备,中国自己也没有精神准备,于是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都比较苍盲应付,很多涉外的问题缺乏精神准备。甚至连外国闹了灾害,我们该给他们资助都没有谨慎准备,那次东南亚海啸,我们马上给资助,发展中国家有意见,外汇储备那么多才给这么点钱,我们赶快给补,美国新奥尔良水灾这次给了五百万美元,别人又有意见,美国那么有钱,你给他那么多干什么?这次巴基斯坦地震只好给比美国更多一点,在别人看来是有钱的大国,日子也一定好过,也有很多的难办的问题,何况中国并没有像人家想象的那么有钱。
现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像过去一样只是给我们一个良好的补充,现在外贸和外资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宏观经济,中央提出来,务必把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以统筹,为什么要统筹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已经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同时外国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不但要求我们关心一些和中国有切身直接利益关系的事情,也要求我们关心世界性的问题,尽管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关系,上午我在我们院里参加另外一个研讨会,一个日本人就讲,WTO现在争论最激烈并不是制造业的产品,而是农产品的补贴问题,你们中国学者怎么看,我们中国学者一直答不上来,因为农产品补贴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紧迫的问题,首先中国自己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补贴自己的农产品,所以别国对我们也没意见,我们也不像美国、英国发达国家一样去补贴,也不像发展中国家一样受到农产品补贴的危害,所以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不敏感,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会找到我们头上来。
一个礼拜以前我在香港,香港明天要开WTO部长理事会,香港政府高度紧张,如临大敌,为什么呢?每次开WTO部长理事会都会有一批抗议的人赶到这个地方来搞大规模的骚动,最多的会来七千人,香港作好精神准备迎接七千闹事人,其中韩国会来两千,怎么会那么有钱坐飞机到香港来呢?好像还有人给他出钱,两千农民飞到香港,专门来闹事,香港政府拨了两亿港币应付这个事情,为什么要那么多钱呢?所有人行过街天桥两边围上铁丝网,怕闹事的人从天桥往下丢石头,街上凡是有砖头的地方都用胶纸黏上,怕闹事的人把砖头掀起来打人,为这个事情做了周密的准备,这种事情中国还没有遇到过,以后如果WTO要在北京开部长理事会,我们也会非常紧张,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有一个态度问题,你同情闹事的人,还是支持发达国家搞农产品补贴呢?所以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很多我们不能不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第五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重点内容,五中全会这个决议重要的新提法是两个,一是科学发展观,一是建设和谐社会,但是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说五年十年就能搞成一个和谐社会,今后一年以及今后五年需要注意什么事情,中央已经讲了,要着重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方说环保问题,比方说收入分配问题等等,但是这几个群众最关心和利益关系最直接的问题要解决起来,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在于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的愿望和我们实际的财力是有很大差距的。比方说,中国那么多人都没有医疗保险,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只有一亿多一点,那么多人没有医疗保险,最后让所有人都有医疗保险,但是这件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做不到怎么办呢?还有多少贫困的人看病没有钱呢?还有多少人送到医院交不出钱,又被迫用担架抬出去呢?像这样的办法怎么办?有没有一点过渡的办法?等等。
再比方说环保的问题。这次吉林化工厂毒物排到松花江,引起哈尔滨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停水,这件事情来说,也说明了环保问题已经迫于眉睫了,是应该解决,现在确实也在研究解决。中央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环保总局的领导,尽管局长已经辞职、副局长现在还蹲在那儿解决问题,因为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吉林在松花江上游,黑龙江在松花江的下游,今后要避免上游造成污染影响到下游人的用水,上游的工业发展应该怎么控制呢?如果影响到上游工业发展怎么办?前三个月到江西他们就提出一个问题,我江西南部现在把很多小企业都关掉了,因为它们会污染广东、东江的上游,但是我们关掉这些小企业,我们受到损失,珠三角那么有钱,他应该给一些赔偿和补偿,广东那边就不给,环保的补偿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比方说动物保护,我们很容易规定什么什么动物不许杀,结果那些住在树林子里老百姓又不许杀那些动物,动物把油吃掉了,把家禽吃掉了,把玉米地弄坏了,谁给赔,到底谁赔,现在赔是赔一点点,但是那个钱也不够他的损失,这次禽流感,什么地方闹禽流感,我们调武警区,把鸡装到袋子里面,丢掉石灰坑里边。一只鸡赔十块,中央有关部门说太多,搞一只赔十块,今后宁可让鸡死了,有时候卖还卖不出去,农民嫌少,一只鸡远不止卖十块钱,一系列的问题,补偿机制的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哈尔滨停水四天到处买过滤水的东西,工场手影响,旅馆受影响,又正要搞冰灯节、冰雪节,最后也只好停下来,头头尾尾算一下,至少是15亿,这15亿应该吉林化工厂来出。寄信化工厂那个老总已经撤职了,到底谁管这个事,他愿意不愿意补,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很难和谐,现在吉林和黑龙江就不大和谐,人家就有意见,到底怎么办?所以也是一个需要及时处理的矛盾和问题。
所以,总而言之我认为,十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我们经济发展是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是有飞跃的,从而为明年的经济工作以至于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但是要实现中央决议的要求,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只有一个一个扎扎实实的,既抓紧又不急于求成,我们才能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各地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心考虑还是投资拉动,改变这么一个状况需要很综合的措施,关于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机构的改革,还有转变我们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所以要采取一些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