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占有 相对自由 社会保障与自由被占有的价值——为哈耶克“正名”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似乎远逊于他们的追随者对他们的讨论(这当然是从社会、更宏观的角度加以评说),而把自由归结为个人主义的功劳和把公正套在集体主义的脖子上似乎也是追随者的一相情愿。在这一点上,无疑哈耶克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对个人主义的吹捧往往就高举自由的幌子,处处宣扬前者是后者的依托,并且深恶痛绝的抨击集体主义及它对于人性的毁灭,从而好不得意、慷慨激昂的得出了个人主义乃为社会发展之根本的悖论。应该说,对于哈耶克先生的执著与狂热我们深表佩服,而对于他——曾写出过《科学的谬误―― 理性之滥用》的理性态度与实证精神我们也不敢怀疑;但或许让先生大吃一惊或痛心疾首的是,我下面对于其《通往奴役之路》中自由及相关貌似曲解的分析,确也可以表明恰如科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并行不悖,先生的研究所犯下的一个根本性错误或者所做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因而,我的逻辑思路将很快表明我作为哈耶克先生的“追随者”对哈先生所做的批判和恭维是多么的让“公平论”者激动不已。

     《通往奴役之路》书名本身即是对集体注意的一个最大侮辱(此处之所以用此词,乃源于哈先生对于自由与道德关系的评定),只不过他的判断因为用了“极权主义”几个字而显得理性许多,也自然许多。但通读大作,不难发现,哈耶克先生却也采用了他所极其厌恶的“极权主义”者的把戏,即他也“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或者一个世界观,这个理论或世界观似乎足以证明他们所许诺他们支持者的那些特权是正当的”,并且本质上变成了空壳,只具有表面的、文字上的意义。当然,这点可以完全理解,哈先生的理性精神也自然要用理性的手段来隐盖他所依附在“极权主义”身上的感情联系,可哈先生只是太不小心,他在书里给自己的逻辑使了个绊(“目的说明手段的正当性的这个原则,在个人主义道德里面被认为是对一切道德的否定),要不然以我这种“通往奴役之路”的人又怎能有这样的觉悟和清醒(他也认为极权主义是丧失理性的)认识到哈先生埋藏至深的悖论。只是大家不要误会的是,我不是来批评先生的,我只是一个“曲解”者,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哈先生的崇高主张与理性分析脱轨的事实的存在。那么抛却了偏见和道德的问题,一旦深入到文章内部,我们就会马上忘却哈先生那蹩脚的书名所带给我们的不快而被其精深的内容所吸引——尽管所讨论的只有两个对象——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进而可阐述为的自由与保障。

     书中的哈耶克先生是不惮于面对对社会公正的妥协的(只是他不认为是妥协罢了),他自己对于经济保障的分析也表明了他也不原做孤立于其他人的高傲、无情的个体;而且可以说,哈先生所言的自由也如福利国家的民主一样具有了高姿态,从而不自觉得把一些社会公正当作了自己立论的基础(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是把它们分离开来,从而让其表现为对立;而后者却把它们分离后又联系起来,看作一个个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哈先生的“机会平等”理念也确实高明,这一概念的提出马上使社会达成了自由与公正的均衡;但哈先生辛苦一场,却最终稀里糊涂的又把月度微 和“机会平等”连为一体,结果必然是因为手段要求的苛刻而从反面做了西方的“宋襄公”——这是手段对目的的背叛。哈先生或许不承认这一点,甚至会鄙视这种骑墙似的做法,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哈先生又怎么会在书中把经济保障和“在个人负责的范围内,自愿对自由的放弃”上升到道德高度呢?可见,哈先生已被自己复杂的逻辑搞得晕头转向了,所以在读本书时,更关注于具体内容的东西自然是给先生的最大的面子。

 绝对占有 相对自由 社会保障与自由被占有的价值——为哈耶克“正名”

     那就具体的看一下哈耶克先生对社会保障的诠释吧。书中他提出了两种保障的方式,一个是“有限度的保障”,一个是“绝对的保障”。我们自然说过要“曲解”先生的主张,那此处就不再分析他只破不立的后一种形式。那么什么是“有限度的保障”呢?哈先生认为“它必须是人们期望的正当目标”,“用来防止严重的物质匮乏”和“确保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某种最低需要”,以及“为一切市场提下外的和补充市场体系的人所提供的保障”。壮哉!哈先生的博爱精神已经开始凸显,而联系此书出版的1944年的社会背景,进而再联系到社会保障的那一时期的发展阶段,则更应该赞美先生的崇高品德和远见卓识。这可是先生对社会保障的贡献,并且还是在不认为它不是以牺牲自由和个人主义为代价的假设下得出 的结论,所以这对于一个“绝对的个人主义者”而言实难能可贵(当然,我还是要声明的是,如果哈耶克先生既崇尚自由,有崇尚个人主义的话,那他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他才是所有社会中所有的“社会公平论者”里面最最冷静和最最理性的那个人)。但哈先生显然还不满足于此,他进而又提到“(如疾病和事故)——在这些领域里,要求政府协助组织的一种全面的社会保险计划与制度的理由是很充分的”,而且还要为“遭受天灾,经济活动的普遍波动和随之而来的、间歇性发作的大规模失业浪潮”,甚至“技能的贬值”,“非个人过失造成的收入剧减”建立保障。慢慢的,随着哈先生理性的延伸(目的和手段协调的前提下),社会保障在他心目中,也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形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灾害保险、失业保险甚至于1944年不可思议的“就业促进”的提出。至此,哈先生已完成了从个人主义到社会公正的洗礼。当然,哈先生毕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当然认为这样的评价会让他无地自容,从而接下来话题一转,便趾高气昂的开始了对经济保障的露骨的抨击。但,哈先生实质上又在迷惑我们了,因为人们将很轻易的发现,他所抨击的东西已不再是原来的经济保障或经济保障本身。比如,哈先生在展示自己博学多才的同时指责我们说:“本杰命8226;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呵呵,我们的一片掌声必定让哈先生吃惊不已。难道我错了?我相信他见到如此场景自然会有如此想法;但他要真的问我们的话,我们也一定会心悦诚服的,非常崇拜的看着他,说“先生,你说的太对了!”。难道不是吗?这指出了多么一个尖锐的问题啊!而无论是福利国家,还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国家甚至美国不都在为“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以及社会保障里面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头疼不已吗?不也正说明这一制度具体安排而非制度选择的问题才是哈先生所极力反对的吗?

     这一切,看似非常矛盾,但一旦从上面的分析、推论得出我一直提示大家的结论,大家自然对哈先生不在迷茫:哈耶克先生既不是个纯粹的个人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他所认为的自由主义者(或者是,如果自由的定义如我所言);并且,哈先生如此爱好广泛,信仰众多以至于他自己也没有真正搞清楚自由与个人主义二者的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自由,什么才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与社会公正,“谁会战胜谁”呢?从书中哈先生依然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如“个人主义的谦虚””和“自由的道德”。因而我所说的“曲解”也正由此而揭开了面纱。其实,大家吵吵闹闹,莫衷一是,却根本忽视了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标准上的统一,从而单纯的凸现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模糊了自己的主张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要不然,何以会有哈耶克先生的基于经济保障的自由,何以会有哈先生对道德评价上“在个人负责的范围内,自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唯美的赞扬?这一标准推广一点,即可演化为对于怎样维护自由和怎样实现自由的手段的分析(我想关于这一点,哈先生如果知道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从必然到自由升华的描述,肯定不会介意)。极权(不等于集体主义)自然会毁灭自由,但极权等于“绝对的保障”吗?我怎么就没有看到封建社会里人们生活中的平均?极端个人主义自然也会毁灭自由,不然我怎么没有看到有人会寄希望于伦敦地铁里的乞丐去竞选联合国的秘书长去推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又如哈先生曾说过,“我们不应当目光短浅而不通过增加收入的途径而是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去救治贫困,这会使得众多阶层的人们感到沮丧,以致使他们变成现行政治制度的死敌”,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我们不应当因为目光短浅而不通过调节一部分的收入而是用动物界自然竞争的法则来漠视需要保障者,这样会使得众多阶层的人们惶恐不安,良心责备,以致使他们战战兢兢而丧失奋斗的勇气和积累财富的激情呢?

     因而事实是,我们将矛头对准了对方,却也对准了自己。社会保障与自由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社会保障,“自由就没有被占有的价值”,“绝对的保障”和平均主义自然也会遭到自由的鄙弃。所以哈先生的《通往奴役之路》不过是给我们敲响了一下警钟,而对于自由的共同渴求也必然会促成保障与自由的和谐与发展。我想关于这一点,因为我所表现出来的为了捍卫自己自由的自私,哈耶克先生也必定会赞同的。

     参考文献:

1、(奥)哈耶克(F.A.Hayek)著 ,滕维藻、朱宗风译 通向奴役的道路 商务印书馆 1962

2、郑功成著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 2000

(作者张庆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8525.html

更多阅读

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与希特勒

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剑桥书简之四记得来剑桥前,曾从国内的中文出版物中读到,维特根斯坦是哈耶克的堂兄。当时,曾颇为困惑不解: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一个姓“哈”(H),一个姓“维”(W),何来“堂兄”之说?真可谓满头露水,不着边际。多年来,笔者一直

国学与历史 被曲解的经典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国学与历史]被曲解的经典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y 王道无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经典被误传了几千年,甚至成了“糟粕”;无名引经据典,帮大家还原经典本来的面目。今天我们来探讨这句几乎人人皆知的口头禅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一、定义: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是指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存储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专用计息账户。  二、核算内容: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主要包括: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投入须力争“多赢”的结果

  3月3日和5日,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和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开幕。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据媒体报道:在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进一步的定

声明:《绝对占有 相对自由 社会保障与自由被占有的价值——为哈耶克“正名”》为网友奉旨泡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