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
刘建国是典型的跨江而来的苏南干部,他的前一个身份是江阴市委副书记兼江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到靖江市委书记的任上还不到4个月,这种身份的变迁在江苏是很罕见的。刘深知其中的内涵和肩负的使命。
他的日程被安排得密密麻麻,所以我们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深刻地感受到其务实的作风。他说话语速很快,思路清晰,尤其在如何与江阴联动协调发展上观点明确、施政有力。《财经界》:您觉得这一轮沿江开发对江苏意味着什么?
刘建国:江苏非常重视沿江开发战略问题,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含义:一是主要利用沿江优势来构造国际性的制造业基地,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这个机遇;另一个从江苏看,就是利用沿江开发促进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
长江是一个天然的屏障,苏南跟苏北由于长江屏障经济的落差较大。这个落差差多少?有数据可以说明,江阴去年的人均GDP是将近50000元人民币,靖江是14900元;而且靖江人均GDP超过一万的时候是在2002年,江阴是在1992年,中间差10年。财政收入差距还要大,去年江阴的财政收入是6.8亿,靖江是1.6亿,是江阴的1/6。江苏省内就有这么巨大的经济落差。
省委省政府在这一段时间抓沿江开发,也是按中央提出来的统筹发展的大前提下进行部署的。抓沿江开发,就是希望实现区域内的平衡发展。
《财经界》:对靖江这个地方而言,如何抓住沿江发展的机遇?
刘建国:关注靖江就是由于跨江沿江开发,靖江这个地方最具有条件。因为有江阴大桥相连,人流、物流方面就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通道。我的观点是:靖江过去发展受制于长江,今天发展应该是受益于长江。原来受制于长江就是由于隔了一条江,外商投资时不大愿意过这条江。
目前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一是苏州等地的投资密度逐步取向饱和,二是我们国家工业开始进入了中后期,中后期阶段的主导产业应是重型化产业,重型化产业非常适合在沿江、沿海地区发展。在这个条件下,我们认为靖江的优势在长江,希望也在长江,工作的重点也在长江。
我们沿着长江边要搞临江产业群、沿江物流区、滨江生态城。就是沿着长江边布置一批大运输量,大用水量的重型化企业。我们的优势是有50公里长江岸线,其中有将近40公里是深水岸线。像造船、冶金、石化、能源这些企业都非常适合在临江发展。
我们现在的想法就是在临江构筑几个大的产业,然后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再配套一批中小企业。比如说修造船,江阴、张家港的岸线资源已经没有了,在靖江这个地方的岸线可以发展修船、造船。然后围绕造船,把船用材料,船用配件这些产业再组织上去,形成一个产业链,这样就能把临江产业的优势特色做出来。
另外我们也想沿着长江边把钢铁、煤炭、石化作为辐射苏南、苏北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同时把我们这个城市搞成一个滨江的生态城市。保护好长江稀有的生态空间,把靖江建设成滨江风貌的生态型城市。
我们整个工业化的步伐要通过沿江开发大大加快,而且我们要走更集中发展的路子,避免重复苏南早期工业化分散的道路。工业方面就是三个“集”,就是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约经营、基础设施集中利用。规划5年再造一个靖江。资本结构上要通过吸引外资与苏南的各类资本,使靖江资本积聚的速度大大加快。
《财经界》:作为江阴市的主要领导之一,调任到靖江工作,从苏南到苏北,您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刘建国:靖江是一个移民城市,应该说解放思想的基础其是比较好的。但它工作上的难度比江阴大一点,比如基本的财政吃饭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要给国家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加工资,需要9000多万,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入一共是4000多万,还差5000多万。
另外政府机关人员太多。靖江有两万多人吃财政饭,和江阴差不多,但财政收入却只有江阴的1/6。江阴有50多万人,靖江是60多万人,每100人供养的财政人口靖江的比例比江阴至少增加了60%。奖金激励手段没办法用,工资都没保证,怎么用奖金?政府供养的人口多,效率低。这些问题比江阴突出,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