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才竞争激烈,好象一下子中国的人才都挤到人才市场或招聘网上了。那方面的人才都是非常之多,竞争非常激烈。你到网上搜一下,似乎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什么职称,不论你按什么方法去搜,都可以搜一大堆人才。来招聘的企业似乎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要求从高中到专科,从专科再到本科,一路上涨,现在还时传来博士生找工作的尴尬;对技能的要求,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应聘者不由感叹工作真是难找啊。 然而,工作虽然难找,有几类公司你却要悠点去。非法的,如要押金、压身份证、毕业证之类,那肯定不能去的。这里所说的是指不直接属于违法,但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的那些公司。这里的不舒服是指不长的长期来看,这类公司给你带来的转换成本太高,譬如一年或两年时间。(在这个时候谈十年八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有些“坐着说话不腰痛”)。另外,由于应聘时我们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公开信息中去捕捉现象本身的本质。
以下几类信息在应聘时就可了解到,知一叶而见秋。这几类公司,你悠点去。
第一类公司:人员变动太频繁 你今天去应聘,三个月后就成了老员工了,五个月发现与你一道来的都走光了的。这类公司最好别去。因为,流动性所此之大,肯定是有其原因。你别指望你到了其中之后,能成为另类,成为与公司共同发展的精英,因为象大多数人一样,你将会在从进公司到离开公司这段时间经历心理上的热情、兴奋、迷茫、抗争、挫折、气愤等若干过程,你可能在其间热情时提过若干条合理化建议,但也仅此而已。如果说一个公司是否适合员工成长,人员变动是否频繁是一个很容易看的指标。当你处于一个变动太频繁的公司,你会极其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深深挫伤你的自信。 第二类公司:工资总数未变但福利被打折 工资你总是要谈的。作为一个外来应聘者,你肯定对公司的了解也就限于一点公开的信息,或者仅仅招聘方的介绍。这时,谈到工资,不论你用什么方式,总是不如招聘方有利。这时,一个小窍门就是看对方工资的构成。譬如,与你谈好工资是三千元,你问有没有保险之类,回答说有,你就以为是按三千元交的,实际上不是。很多公司会将三千元切成若干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着装费,交通费...,最后交福利费用的时候,可能也就是按几百元基本工资来交。 这实际上反应出来一个公司的付薪理念。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增加式的,如一些国企。谈到的工资是两千,但今天发点健身卡,明天发点小物品,是从工资从向发的;一类是减少式的。谈好的工资是两千,但今天从中间扣点,说是全勤奖没啦,明天从中间扣点,说是绩效扣分啦。这里不评论那类好与不好,但至少一点两种类型走极端就不好了。据我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减少式类型的公司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在财务上非常之紧,紧到让你感到公司缺少基本的诚信。譬如,按规定的绩效工资,考核你永远得不了全分,会给你算来算去,算出的数目比你少得多。你办公事打的了,报销时让你都想把票撕掉,因为程序太繁琐,或者象审贼一样审你。再譬如,你好不容易拉了个大客户,但最终签单的却是老板,奖励自然不给你了。这些事,打官司好象也没有充分证据。
在你未进去之前,你不可能知道内部是怎么运营的,但从谈工资的情况你可以约略推测。一般来说,极端的例子也不会多见。 第三类公司:招聘过程不规范 正规的公司招聘都有相应的流程,既便没有非常科学的流程,也会有自己的一套作法。一般来说,招聘过程不规范的公司,管理上很难会规范。招聘怎么叫规范不规范,相信大家应聘的多了,好公司也去过,该有感觉吧。这里从几个现象帮你分析要去的公司的本质。 ----简历投过去,通知面试。与人事员还没谈两句,就被叫去见老总。见到老总,只听他在不停的说,你还没说两句,就被录用了。 这样的企业,你若进去后,估计十有八九,就是老板一言堂,组织管理很乱,职责会不清,老板会一杆子插到底。你会有点烦。但是,若流程很规范,走到某一关时出现老板点名要你,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却说不定是个特牛的机会。 ----通知你九点笔试,十点钟题还没有印好,让你明天再来。如果你明天去了,却突然改变流程了,让你后天再来。 这样的公司对人才的尊重程度会差,你去了后试用期会受到冷落。另外,这类公司的工作计划性会非常低,人手会紧,职责会不清,扯皮的事会时有发生。在这里你会经常感到委屈。---介绍公司时,不谈现在却大谈未来,生怕你不来了。 公司可能成立时间不长,或者业务状况不好,或者还没学会招聘。当然,也有许多新型的公司是例外。 ---招聘岗位的级别低,但考试面试时却要问很难的题,恨不得招个营销员要用营销总监的条件来要。 说明这个公司战略不清(或者说老板思维不清),或者公司不够自信。这类公司你进去之后,会出现两类情况,一是上司总说你跟不上他的思路,但是你却根本不清楚他的思路,因为连他也不清楚;二是公司管理非常松散,或者根本没有管理,大家都混着日子。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运作的特点,每个人都会有其职业清晰或不清晰的规划。在信息对双方都不对称的情况下,事情就会显得更麻烦一些。上面的三类公司,是你可以观察的,最好悠着点,多了解后,多从现象去推测本质,再决定入职与否。
(该文曾在本人新浪博客上发表过并被首页推荐,现在原文基础上修改后重发,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