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捅刀子表情 当你站在了表情的背后
大家习惯了通过一个表情、一个片段、一个瞬间来判断他人,编纂故事。这些被记录被描绘的瞬间是对人的“速读”。
毫不夸张地说,因为有了那个“挖鼻孔”的表情,使我直接提升了对QQ的品牌好感度,它实在是太贴我心了。对于我这种在交际中异常敏感,看到别人失望都于心不忍的“道义懦夫”来说,想要轻松自然地表达拒绝和嗤之以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以来根本也没找到过这么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如此地钟爱它,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情绪中介。它比文字鲜活俏皮,也更可爱,最重要的是它巧妙而具体。表情一出场,人本身的真实情绪就被削弱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卡通形象,这个形象帮你固定了对方看到它时的第一反应,它显然比文字更加安全,因为文字的背后需要大脑补出的是人的表情,你发过去一个“呵呵”,对方可能就乱了手脚─到底几个意思?所以,一般而言,我善于“挖鼻孔”,但不大敢“呵呵”,尽管我认为它们传达的暗示几乎是相同的。 然而当微信代替了短信,朋友们用一大堆表情符号传达心意,屏幕上热闹得像放鞭炮,却让我越来越忌惮。那些表情就像画了一副可爱的面具,让我觉得难以触摸对方的想法,情感的联结反倒浅了。更便捷的表达方式也意味着更方便隐藏真实的情感,这种替代品甚至可能翻过身来将人本身的情感表现方式异化。人们使用了这些既定的表情,就势必忽略了某些东西。相比于文字,说谎的成本更低了。 然而大家又习惯了通过一个表情、一个片段、一个瞬间来判断他人,编纂故事。这些被记录被描绘的瞬间是对人的“速读”。 当鸟叔跳着骑马舞,与他那得瑟的扭姿和歌声相得益彰的是他脸上那嚣张的、突兀的、缺心眼的表情,你仔细看,那脸上没有内容,他只是要摆出这样一副样子,他到底要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说。那首歌毫无美感却又火遍全世界,大概是因为这个style实际上正是许多人的style。人们不再理解深沉,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深沉”本身就是一种外化为“酷”或“装酷”的表情。 还不止于此,《黑镜子》第二季的第三集,一个叫“沃多”的卡通形象也像“江南style”一样风靡全球。乍看上去,它就是一个蓝色的大脑袋,做出各种粗俗的表情和举动,人们喜爱它,不觉得低级,反倒觉得可爱有趣。人们喜欢沃多脸上那巨大而激烈的表情,为它叫好,沃多因此拥有着超高的人气。与人辩论时,没有人是它的对手,因为它的表情太到位,感染力太强,人们心中破坏的欲望被它写在脸上,观众不自觉地被那汹涌的愤怒带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沃多的操控者是一个情感细腻偏于内向的人,他站在沃多的背后说话,说着沃多的话,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家伙,他要扮演它。良心上的不安和挣扎让他时常陷于痛苦之中。可只要一站在操控室他就变成了沃多,操控权在逆转,他被一个巨大的卡通头像绑架了,他被迫地要顺应这种粗鄙的表达方式,压抑自己暗中涌动的情绪,他把脏话抛向任何与他交谈的人,甚至是自己爱的人。 当我们获得了这样一张假面和一个平台,能够更轻易地取悦于人,做出的表情远远大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大概就将面临一个困惑同时也是诱惑,如今这诱惑无处不在,使得人人都成为一个扮演者。所以这个时代的问题不在于演或不演,而在于演什么,是一个更好的人,还是一只时代的宠物。
更多阅读
周海洋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原文 黄花岗烈士陵园观后感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
学校作文:当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
当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在这个飘洒着雨丝的清晨,我站在了詹天佑的铜像面前。思绪把我带回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清政府岁月。想想那条四洮铁路,我愤慨,那是日本人藐视中国的记忆;望望那条京张铁路,我激动,那是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代言词
你不在,当我最需要爱___希_ 当你不在爱我歌词
循环播放王力宏的'你不在',"一再错身彼此脆落的十分,不过渴望一个吻的余温,我关了灯,黑暗把我并吞,你不在,当我最需要爱,你却不在,无尽等待像独白的难捱,你不在,高兴还是悲哀,你都不在,我受了伤再偷偷好起来,你不在,时间再按下许多次快门,沉默里听见
看电影《站在窗台上的男人》 站在窗台的男人
昨晚,我看了电影《站在窗台的男人》,美国片。我不会写影评,我不会写游记,我的文字只能做到平铺直叙自己的心情。但我记得自己看电影时的状态,我被他吸引了。看一部好电影,会让你拥有充实饱满的两个小时。也有些电影,看了,像吃进苍蝇一样,难受
编剧李樯,站在通往理想的钢丝上 李樯
李樯,生于1968年,著名编剧,作品有电影《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金时代》等。1个多小时前,刚刚凭借《致青春》获金鸡百花节最佳编剧奖。明天他编剧的《黄金时代》将于电影资料馆进行北京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