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战略信息”?简单点讲就是“之与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的信息”。这是企业“信息战略”的核心。 “信息战”古已有之,至今仍是军事战争和市场经济战争中的关键。各个国家都有情报部门,“间谍战”从来没有停止过。企业之间也存在“间谍战”,特别是同行之间的“间谍战”丝毫不亚于国与国之间的。2008年1月,本公司就“接待”了一个自诩为客户的同行间谍。我安排手下一女员工与之交谈,没有说上几句话,我在另一边就感觉出其“对话”中含有“间谍味”,我就立刻再派一名男员工前去干扰这次“对话”,并力图进行“反间谍”。在送他出门的时候,我在外面佯装抽烟,待他走出公司大门来到电梯口前时,我听到他深深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似乎如释重负般,至此,我确定其为间谍无疑。为了调整策略,公司决定改变所有市场政策,调高产品价格。之后不久,市面上就出现了一家同行,但并不是本公司同类型产品,因为本公司的产品具有国家发明专利。 “信息战”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深入虎穴得虎子”,可以是“终端卖场取证据”,可以是“浏览网站收数据”,也可以是“电话联络探概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去收集信息,如行业协会、行业媒体等渠道。

当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也同样是非常泛滥的,不真实的信息将会误导企业,使企业在决策时出现严重性的错误。每一家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信息战略”,都要求市场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同行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消费者信息、销售信息、渠道信息、价格信息等。诚然,各类信息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战略信息”不是垃圾信息而一定要是对企业有极大的参考、引用、改进、创新使用的价值,是对企业战略决策起到战略指导意义、作用和价值的信息。否则,不实的信息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好处,反而会带来恶果。 所以,企业的“信息战略”部门应该具有明辨“是非信息”的技术和本领。在处理信息时,要尽量排除掉所有的“垃圾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最具参考和利用的“有效价值信息”,而非“无价值信息”。 而实际情况是,企业的市场部门收集了很多的信息,有一手的信息,也有二手的信息,很多信息都是放在电脑里成为毫无意义的信息。“战略信息”的挖掘,不在于“信息量”的收集,而在于“信息质”的提取。 需要指出的是,“战略信息”可能会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外部。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提取信息”的技术、能力,而这一点不是企业在一二天内就能完成了的。不过,一家企业具有“战略信息”的“战略概念”是第一步,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之后的路就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