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成为国际上投资的焦点;而在国内资源供求相对不平衡的现实下,急需各种资源的中国公司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走出去”。从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次对外投资的高峰,到入世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阵阵狂潮,中国已经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而且正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国家。本文就中国海外投资的现状和其中的一些问题,对未来中国海外投资的发展走势,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海外投资的类型 现状 未来的趋势 内外因分析 发展方略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企业经历了由产品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由资本经营转向海外经济合作,并由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阶段的三次重大的战略性经营转变。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发展海外投资,实现国际化经营。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从无到有,日益发展扩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的中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累计达到747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4.27亿美元。[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势必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
(一)台阶式发展,逐步增长
以本国公司海外并购为参照标准,我国企业对外大规模投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1 年至2000年的尝试性阶段和2001年入市后至今的发展壮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国内的窗口公司或者具有创新思维的公司,而且主要集中于本国企业在其投资地市场上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上,从投资的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与我国当时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国家和非洲的部分国家。第二阶段:海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也开始转向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2002年9月19日,TCL以820万欧元收购破产拍卖的德国施耐得电子公司,连同“施奈德”和“DUAL”两个世界知名品牌以及产品分销渠道,成为欧洲高端彩电的主要生产商[1]。同时,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有时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局面。如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公司的TFT-LCD业务,而在此之前京东方的收入只有现代显示的1/2左右。[2]
(二)现仍处起步期,增长速度快,投资额度低
基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起步较晚的原因,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增长幅度大,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到350亿美元,而在1991年,中国海外的投资总额不过30亿美元左右,1995年也只有150亿美元。[1]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海外投资相对水平低,中国累计海外投资额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一,大致相当于英法19世纪末的水平。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计算,扣除通胀因素,2002年底的1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11.49美分(1929年以前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即350亿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40.2亿美元。英法两国从1860年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投资,1882年英国累计达到44亿美元,法国1892年累计达到40亿美元,同中国现在水平相当。[1] 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对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并准备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逐渐加大在海外的经济影响力,广泛利用国外市场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国际间文化差异明显,跨国企业仍需磨合
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西方企业管理制度冲击较多,内部人力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同时,我国企业在部分地区信誉度偏低,与当地的企业间协作能力较差。下举一例说明,厄瓜多尔的石油服务公司Dygoil SA曾赢得一笔为该国的国有石油公司进行油井升级改造的6,900万美元合同,但遇到十分严峻的融资形势:国际债权人拒绝向该公司提供经营资金,本国银行又要求高达20%的利率。Dygoil因而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寻求合作,因为后者可以以3%到4%的利率从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借到钱。中国石油同意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到该项目中来,但在该项目即将开始实施时,中国石油却决定自己单独干了,并把Dygoil降到了分包商的地位。Dygoil的总裁塞萨尔·古瑞拉(Cesar Guerra)说,“这就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一旦他们知道了怎么做,他们就不需要你了。”[3]
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未来趋势以及内外部原因分析
(一) 理论分析
理论上,根据邓宁(JohnHDunning)投资发展周期理论[4],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将随着该国人均GNP的增长而变化,在这个曲线上,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有强大的增长潜力。(画简图如下,以体现二者的正向关系,其中NI表示净投资,AY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Y2-AY1=AY4-AY3=△AY,由于曲线的斜率不断变大,使得相同增量带来的投资增量I4-I3>I2-I1 注:中国现人均GNP 处于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第二阶段即人均 GNP在$400-$1500之间,这是该简图的适用条件)
由上简图可知,AY与I成同方向的变化关系,就中国国情而言,随着AY的不断增加,对外投资I也一定增加。而且,等量的△AY带来的增量△I也不断的增加。
随着国力的增强,在融入国际大环境之后,中国企业在计算机、家电、化工、电信、通讯、汽车、配件等行业都将有进行海外并购的需要和机会。
(二)企业海外投资,跨国经营的动因
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首先是出于企业的战略考虑。由于单一的国内市场空间限制着企业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先进的技术、管理等总是要通过企业组织作载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转移和扩张,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这是符合生产力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趋势的。在加入WTO之后,从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制定面向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如果该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或处于垄断地位,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进军海外市场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境外融资也是促使企业海外并购的内部因素。跨国公司从全球范围内按照融资成本最低、经营风险最小、公司整体财务结构最佳这三个原则权衡各类可利用的资金来源,从中选择最佳的资金组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对资金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资金来源如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寻求海外买壳上市或者直接上市,为企业的业务发展筹集资金。如深圳明华环保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泛亚达国际公司70%的股份,在2001年8月,实行增资扩股,总股本从4000万扩充至2亿股。[2]
促使企业海外收购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市场面临海外直接投资和进口产品的冲击下,中国国内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外并购成为企业谋求国外市场、保持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上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经常遭受反倾销和附加关税的打击,出口产品遭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如中国彩电企业从1998年至今遭受欧盟多次反倾销调查,加征15%-45%的反倾销税;中国节能灯生产企业遭受欧盟反倾销调查,被追加300%的惩罚性关税。在非关税壁垒方面,出口产品也受到了多种压力,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电器产品设置技术标准,限制进口,对中国的鞋靴、玩具等实施进口配额限制。[2]
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方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下,资源、商品、资金和人才流动日益以世界市场为舞台。中国只有同样以世界市场为舞台,造就一批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足和发展。”[5]
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当在研究和推进以下五个方面上下功夫:
第一,除资源开发外,鼓励制造业向发达国家投资。一般来说,制造业应设在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发达国家转移出去的主要是低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核心产品仍留在本国,仍然是商品主要销售市场和技术的主要来源地。如果我们不满足于长期为别人打工,就必须到发达国家去竞争。
第二,鼓励跨国并购或股份投资。今后,世界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将是股权置换、参股、控股、出售的方式,或整个企业拍卖,这样可以同时获得被购企业的产品、品牌、销售渠道和人才。中国一批企业已作出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跨国投资银行和四大会计师行。世界跨国并购的咨询和运作,85%通过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花旗、瑞士银行第一波士顿等十大跨国投资银行。他们对同中国企业合作具有很大兴趣。
第三,鼓励战略联盟。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是指主要指同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实验室和大学联盟,为实现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公司自身总体经营目标,自愿采取的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行为。这种战略联盟的各方仍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权,彼此依据达成的协议联结成松散性的联合。这种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是一种既联合又竞争的关系。战略联盟比跨国并购复杂,主要形式有:(1)战略性合资企业。(2)相互持股投资。(3)功能性协议,当然其具体形式的采纳要看企业发展需要和目标,而其最终目的是优势互补。对中国企业来说,能获得其他形式难以获得的市场准入、销售渠道、研发资源等。这方面也有很多机会。
第四,跨国公司必须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以最终达到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那么就必须在跨国领域多元文化背景下 ,处理好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冲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从而使各种文化相互协调配合。力争做到“三个实现” ,即实现企业内部团队化管理,实现内部人力资源运作的合理化科学化,实现企业兼并过程中的长期信誉,避免图暂时利益而忽略了与东道国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良好关系。
第五,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与东道国的利益关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各自追求的目标存在很大差别,东道国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通过政府管制和各种政策、法规,对跨国公司实施限制,这种限制往往给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跨国公司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利用自身的优势,如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效的营销网络和技巧、雄厚的资本和高素质的人才等,灵活地应对东道国的限制。第一,适时调整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因东道国控制而遭受的损失。第二,从多方面获得对公司的支持,分散和化解东道国实施限制的压力。第三,进行直接的反限制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及注释】
[1]选自 国际在线--海外投资现状2004.12 .30
[2]选自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5-21)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潜力分析
[3]选自 华尔街时报: 中国公司海外投资谨记前车之鉴 网易商业频道 http://biz.163.com 2005-01-17 10:38:43
[4]注释 邓宁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直接投资具有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而对外净直接投资呈现出比较规律的变化。第一阶段年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这些国家几乎没有直接投资流出,第二阶段年人均GNP在40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接受直接投资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少量对外投资,对外净直接投资为负,且负数值在增大,意味着吸收投资大于对外投资。这说明由于实施进口替代,市场扩大,投资环境改善,区位优势增加,直接投资流入也开始增长。但该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增长有限,难以克服国际化生产障碍,所以直接投资流出仍然很少,且集中于邻近国家。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年人均GNP分别在2000~4750美元之间和2600~5600美元之间,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暂不赘述。
[5] 这是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并购与重整部合伙人陈少瑜先生于2003年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话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05-21
【其他参考文献】
①段云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战略》,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②厉以宁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③杨德林等:《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④杨德新著:《海外投资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7
⑤史建三著:《跨国并购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⑥李德荣编译:《跨国公司de中国之路》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2
⑦王晓红著:《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