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概念 虚拟资本概念浅议



摘 要  虚拟资本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对虚拟资本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分析结论。本文从虚拟资本的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对不同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对虚拟资本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从“贬义”到“中性”的回归,认为货币定义中的存款是虚拟资本,外汇也是虚拟资本。

关键词  虚拟资本;内涵;外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以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经济金融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金融深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对应,有关虚拟资本的研讨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各方学者从虚拟资本的界定、功能、形成机理及历史演进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时差异之大让人莫衷一是甚至困惑。透过这一研讨主题的“浮华”,笔者发现,对虚拟资本概念理解上的差异是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和准确表达思想的关键。概念界定上的边界模糊或混乱是思维混乱的重要根源。准确界定虚拟资本的概念尤显必要。为此,笔者不惴浅陋,就虚拟资本的内涵及外延展开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英文,fiktives kapital—德文)的概念,马克思是最早提出者之一,根据他在其宏篇巨著《资本论》中的论述,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资本。“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入,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2资本化意味着虚拟资本的形成。

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出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对于虚拟资本的分析与界定,衍生出两派大相径庭的观点:

第一派观点以刘骏民、成思危为代表,对虚拟资本持肯定态度。刘骏民3认为,所谓虚拟资本,是说它们具有虚拟资本的形式,却没有虚拟资本的内容。虚拟资本具有资本的形式指的是虚拟资本的运动会产生所得利得与资本利得两部分收益,但它与实际资本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虚拟的,本身不具有价值。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概念 虚拟资本概念浅议

成思危4认为,尽管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如期货、期权及各种金融衍生物等)和新情况(如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经济全球化等),但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分析在当前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派观点以李剑阁、钟伟为代表,从对虚拟资本一词词源的分析入手,对虚拟资本持否定态度。李剑阁认为,fictitious capital,fiktives kapital,愿意应译为虚假的、虚幻的、虚构的、假象的。虚拟资本翻译成“虚假资本”、“虚幻资本”、“虚构资本”可能更加恰当1。

钟伟2提出应使用虚幻资本一词替代虚拟资本,他认为马克思主要是从贬义层面使用虚拟资本的,虚幻指的是“资本看起来象梨树结出梨子一样产生货币”。虚幻资本包含对金融资产生息的谴责。

比较以上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虚拟资本概念的使用仍然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首先,对虚拟资本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从“贬义”到“中性”的回归。

对资本词义的理解已实现了类似的回归。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一方面是用来剥削劳动者、榨取剩余价值的一种价值,是体现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也是一种处于运动之中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承袭了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苏联范式,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特有范畴,而没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视资本为洪水猛兽,视资本问题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谈资本色变。在理论构造上,当资本问题无法逾越时,则一概以“资金”或“资产”替换。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理论界才得以全面打破资本理论的“坚冰”,对社会主义的资本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意识到,马克思论述中的资本具有两重属性,其一是社会属性,即资本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其二是自然属性,指的是资本是运动中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仍然具有自然属性,资本是一个属于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具有增殖性、运动性和风险性的一般特征,它既不姓“社”,也不姓“资”。

对资本词义的“深化认识”是一次思想解放,对虚拟资本词义的理解也必然经历同一过程。诚然,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使用虚拟资本时主要是贬义的,如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幻想”的“纸制复本”,“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但是,一百多年后中国的改革实践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虚拟资本的发展与运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4年2月底,我国上市公司从1990年的14家增加到139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293家,境外上市公司97家;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48441.32亿元,流通市值达15320.81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7076.36万户。实践表明,虚拟资本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范畴,属“中性”词义。

其次,“虚拟”、“虚幻”之争容易蜕变成“文字游戏”。

马克思笔下的fictitious capital 或fiktives kapital 是“幻想”的,它们本身没有价值。这一概念的提出,形象、准确地描述了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却代表着相应的现实资本且在形式上自动生息的特点,它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金融运行的独特分析和深入把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虚拟资本的过度发展是投机、泡沫乃至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显然,马克思笔下的虚拟资本主要是贬义的,这是《资本论》的研究者所达成的基本共识。在这一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以“虚幻”替代“虚拟”缺乏必要性。根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虚拟”一词的解释,“虚拟”的意思是:①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②虚构。其中,“假设的、虚构”就是虚拟资本中“虚拟”的含义。这样,“虚拟”与李剑阁认为fictitious 或fiktives 应译作“虚假的、虚幻的、虚构的、假象的”之观点没有差别,而且,“虚拟”一词的使用并不妨碍人们对fictitious capital 的“幻想”的“纸制复本”的本质的理解。自《资本论》引入中国,虚拟资本的提法已使用了上百年,以一个意思上没有差别的限定词去替换另一个没有必要性。否则,“虚拟”、“虚幻”之争就容易蜕变成一种“文字游戏”。

二、虚拟资本的外延

如果说概念的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则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数量范围。虚拟资本的外延回答的是虚拟资本包括哪些金融工具这一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是多样的、有差异的。马克思认为商业证券(汇票)、公共有价证券(国债券、国库券、各种股票)以及不动产抵押单等都是虚拟资本。王雪苓把虚拟资本划分为传统虚拟资本和现代虚拟资本两类,前者包括债权虚拟资本、股权虚拟资本及资产证券等等,后者由各类期货、期权合约组成(具体分类见图1)。许均华、高翔把虚拟资本按虚拟化程度分为四类:借贷资本(包括外汇)、股票和债券、证券化资产以及金融衍生品。

以上三种观点表述不一,各有侧重。马克思的观点描述了他所处时代的虚拟资本发展状况,是虚拟资本的早期形态。王雪苓的分类是对虚拟资本各种表现形态的比较全面、细致的概括。许均华、高翔的分类是对虚拟资本进行的粗略划分,在结构上与王雪苓的分类类似。本文无意对各种虚拟资本进行逐一分析。在对虚拟资本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在虚拟资本外延的某些问题上,各方或是没有把问题分析清楚,或是观点不一致,下文笔者将围绕其中的“货币是不是虚拟资本”、“外汇是不是虚拟资本”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

第一、货币是不是虚拟资本。

货币是不是虚拟资本?赵海宽1认为,货币的出现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但货币本身不是虚拟资本,货币只有在用于经营赚取利润的时候,才可能成为虚拟资本。许均华、高翔2认为,在借贷关系出现后,货币本身产生了“收益”,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虚拟资本(借贷资本)。显然,以上双方都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货币可成为虚拟资本。关于具体条件,前者认为是“货币在用于经营赚取利润时”,后者强调是“在借贷关系出现后”。两种表述在逻辑上是严密的,

图1  虚拟资本分类及其表现形态

 

 


           

 

 

 

 

 

 

 

 

 

 

 

 

 

资料来源:王雪苓.虚拟资本功能探析[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但存在较抽象、不够具体的不足。下面笔者将从货币定义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成为虚拟资本的

具体条件。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的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货币诞生的初期,货币等同于通货。随着经营货币保管、汇兑以及存款、贷款的近代银行的出现,活期存款成为货币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银行体系谋求金融创新,推出了NOW、ATS、MMDAs、 MMMFs等新的金融工具,它们也被纳入货币之中。在美国,现行货币供给各层次的定义为:

M1包括:(1)处于国库、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通货;(2)非银行发现的旅行支票;(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包括存款机构、美国政府、外国银行和官方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4)其它各种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性质相近的存款,如NOW、ATS等。

M2等于M1加以下各项:(1)存款机构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和美国银行在世界上的分支机构向美国居民发行的隔夜欧洲美元;(2)货币市场存款帐户(MMDAs);(3)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4)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s)等。

M3等于M2加以下各项:(1)大额定期存款;(2)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等。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把美国的货币定义粗略地简化为:货币=通货+存款。因此,“货币是不是虚拟资本”具体为“通货+存款”是不是虚拟资本。

通货是流通中的货币的简称,包括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我国习惯上称之为现金。在美国,它指的是处于国库、联邦储备系统和存款机构之外的美元现钞与铸币。在银行体系高度发达的今天,一般情况下通货是不生息的,它不是虚拟资本。

借贷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根据《经济大词典·金融卷》的解释,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借贷资本的信用授受机构。借贷资本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以外的可能性资本,它主要通过资本主义银行发放贷款或投资,以及货币资本家直接购买股票、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才能转化为职能资本。马克思认为,“借贷资本起初总是以货币形式存在,后来却作为货币索取权而存在,因为它原来借以存在的货币,现在已经以现实货币的形式处于借款人手中。对贷款人来说,它已经转化为货币索取权,转化为所有权证书了。”其中,借贷资本的起初存在形式是货币,但货币具体指什么呢?由上文,借贷资本是由资本主义银行专门经营的,那么,此处的货币具体指的就是存款。综合两种观点,笔者认为,贷款或投资是借贷资本向职能资本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起初以存款形式存在,后来以贷款(货币索取权)形式存在。因此,存款是一种借贷资本,同时也是一种虚拟资本。

回到本部分“货币是不是虚拟资本”这一问题,笔者的回答是:货币定义中的通货不是虚拟资本,存款则是虚拟资本。

第二、外汇是不是虚拟资本。

外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从狭义外汇的角度展开讨论。狭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它仅指外币票据和外汇存款,其中外汇存款是主体。外汇是不是虚拟资本呢?赵海宽认为,在外汇市场上人们把外国货币作为交易对象,作为赚取利润的工具时,外国货币也就转化为虚拟资本。从货币定义的角度,外国货币包括外币现钞、辅币及外汇存款。在外汇市场,市场交易的是外汇存款(狭义外汇)而不是外币现钞、辅币。因此,赵海宽观点中的外国货币指的是狭义外汇,他的观点可简述为:在外汇市场,外汇是虚拟资本。许均华、高翔则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外汇只有在出现借贷关系时才可被称为资本,它一般出现在国际借贷关系中。

比较分析上面两种观点,笔者发现前者对问题的回答是准确的。笔者认为,外汇是虚拟资本。理由如下:

外汇满足借贷资本的定义。银行持有外汇存款,这是借贷资本的起初形式。银行发放外汇贷款,银行的外汇贷款所有权随后转化为货币索取权,转化为所有权证书。货币索取权或所有权证书是借贷资本的后来形式。

外汇符合虚拟资本的特征。一方面,持有外汇有利息收入(所得利得);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有汇差收入(资本利得)。这与持有、买卖有价证券的特征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张永恒.虚拟资本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评论,2000(5).43-46.

[3] 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 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科学学报.1999(3).1-6.

[5] 李剑阁.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J].站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沿—吴敬琏教授从事经济学研究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6] 钟伟.“虚拟经济”研究不能含糊不清.http://www.China-review.com/zpym/execute.asp

[7] 王雪苓.虚拟资本功能探析[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5-19.

[8] 许均华等.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0(3).52-56.

[9] 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75-79.

[10] 黄达.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 刘鸿儒.经济大词典·金融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12] 吴贤荣,吴志明.外汇含义之我见[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2).19-23.


1作者简介:吴志明(1970.9—),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讲师;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4100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2张永恒.《虚拟资本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评论》,2000.5

3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科学学报》.1999.3

1李剑阁.《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站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沿—吴敬琏教授从事经济学研究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钟伟.《“虚拟经济”研究不能含糊不清》.http://www.China-review.com/zpym/execute.asp

1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金融研究》,2000.3

2许均华等.《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0.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8806.html

更多阅读

激励机制 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企业范畴,人力资本是其竞争力的关键体现,是其发展的核心资源。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

城乡收入差距 西藏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力资本投资协整分析

     一、西藏城乡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西藏200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21元,到2011年达到4904元,年均增长13.9%;200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4元,2011年达到16196元,比2002年增长127.5%,西藏的城乡收入差距过大。2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为何有涨价的冲动

     现在要想在一个城市生存下来,不仅仅要面对衣食住行的问题,而且更发愁的是,还得应付时不时涨价的麻烦。  比如租住一个房子,说的好好的,一个月四千,这还没过两月,房东就跑过来说,得涨点。这还一头雾水呢,那房东就开始陈述理由了:现

人力资源 领导力 人力资本最大风险是领导力

传统风险管理关注财务风险,而忽略人力资本风险。其实,纵观企业成败,人力资本风险比比皆是,最大的风险则在于领导力。领导力风险,随领导岗位的级别、所负责业务的大小而增长。领导力对业绩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导人的决策质量;第二

声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概念 虚拟资本概念浅议》为网友执手相看泪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