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运作模式 金融全球化下虚拟资本运行初探



摘要:资本的跨国扩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使经济全球化进化到其高级阶段——金融全球化。目前,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虚拟资本运行呈现出规模急剧膨胀、流动速度加快、流动不稳定性增强和影响日益扩大的新特点。对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对虚拟资本的正确认识,积极促进虚拟资本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虚拟资本;资本流动

 

经济全球化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实现的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高速融合。(IMF,1997)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全球化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约翰.H.邓宁,1996)。

 

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原始的资本积累,是靠对劳动力的直接剥削进行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资本在规模上已居于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一体化后具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较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资本可到世界任何地方寻求最低工资。由此,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发挥了比劳动力更为明显的作用,资本取得了对劳动力的优势。这一优势地位的取得,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而当资本继续跨国扩张,实现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国流动时,表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了其高级阶段——金融全球化。目前,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二、虚拟资本的内涵及在金融全球化下的运行特点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马克思最早系统研究了虚拟资本的内涵,他认为虚拟资本就是以能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形式而存在的资本。虚拟资本的最初形式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现已扩展为品种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近年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新的金融交易方式层出不穷,虚拟资本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其涵义可扩展为: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的资本。这是虚拟资本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陈淮,2000)。

在虚拟资本的运行中,人们的交易对象有三:产权、信用和风险。以借贷资本为例,出借方真正让渡的是一定量资本的使用权(产权),而出借方之所以敢于放贷是因为该交易一定是建立在某种方式的信用保障之上,最后,出借方获取借贷资本的增值部分在于其承担了风险。因此,虚拟资本的交易即是产权、信用和风险的交易。

虚拟资本是用于经营获利的价值,它以实体资本为基础,又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并有自己的独特运动规律。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虚拟资本经过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货币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5个发展阶段(张颖等,2001)。目前,虚拟资本的发展正处于国际金融的集成化阶段。

 

(二)金融全球化下虚拟资本的运行特点

如前所述,虚拟资本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虚拟资本又显现出新的运行特点。

1.虚拟资本规模急剧膨胀。近年来,虚拟资本的规模急剧膨胀,与实体资本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其具体表现为:(1)国际证券市场。据BIS统计,1975—1998年,西方国家各类证券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总额相对于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意大利由1%上升到640%,日本由2%上升到91%(吴念鲁等,2000)。(2)世界外汇市场。金融投机的增长在哪儿都不如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火爆,在这里,信用货币的虚拟资本表现已经到了日前最高水平(弗朗索瓦.沙奈等,2001)。 有资料显示,1986——1998年,全球外汇日交易额从2000亿美元增至1.74万亿美元,增长将近7.6倍,2000年,世界外汇市场日交易额已突破2万亿美元。此外,外汇年平均交易量远远超出世界出口额。1986年,外汇交易量为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26倍,1998年,该比例上升至83倍。这表明外汇市场的交易活动基本上已脱离国际贸易的需要(李若谷,2001)。(3)世界金融交易总量。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服务)交易量的25倍,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10%与实体经济的运动有关。

2.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快速提高。在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大量“压缩时空”之现代技术的不断涌现,金融创新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据BIS的调查,截至1998年4月,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较1995年增长近50%,1995——1998年的3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4%,大大超过1992——1995年年平均9%的增长率。显然,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表明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在不断加速。

3.虚拟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增强。以下以1990——1994年的墨西哥为例。据统计,1990——1993年为外资大规模涌入墨西哥的时期,其间,墨西哥资本净流入为910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净流入为610亿美元,占总流入量的2/3。1993年墨西哥的资本净流入量达到创记录的300亿美元,其中证券投资净流入为280亿美元,占总流入量的14/15。这三年墨西哥资本净流入量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净流入量的20%。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63亿美元激增至1993年的251亿美元。但是,在1994年,随着墨西哥政治和经济的动荡,外资大规模流出。1994年9——11月,外资流出7.44亿美元,12月,外国证券投资流出36亿美元。在资本大量流出和外汇市场抛售比索的影响下,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在1994年底又急剧降至63亿美元(李翀,2000)。

4.虚拟资本流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囿于金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充分及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虚拟资本的频繁流动往往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与之伴随的蔓延效应,往往造成“金融病毒”传播,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戴相龙,1999)。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大金融危机——1992年西欧金融风暴、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三、对金融全球化下虚拟资本运行的几点思考

(一)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严重不对称:常态而非异态

目前,虚拟资本的总规模大大超出实体资本,二者之间出现严重不对称。对此,有人把它比喻为一座“到金字塔”,声称虚拟资本随时有崩溃的可能(钟伟,2001)。虚拟资本超出实体资本是常态亦或异态取决于金融资产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部分准备金机制,现代银行利用负债的“稳定余额”进行资产运用,而只留取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以应付客户提存。如果发生挤兑、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因素,则金融体系将遭受系统风险的侵蚀,无论哪一家金融机构都很难幸免,可见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是金融资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就是说,只要宏观经济运行正常,虚拟资本超出实体资本即为常态,虚拟资本就不会崩溃。

对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严重不对称,有人认为“与实质经济运动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的破坏因素”(戴相龙,1999)。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它否定了虚拟资本的积极作用,片面夸大了其消极影响,理由如下:

1. 投机是市场交易的润滑剂。金融市场的交易分为保值与投机两类,有人估计,金融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占1—5%,如果没有巨额、频繁的投机交易的存在,则这部分套期保值交易因缺乏流动性而无法实现。

2. 虚拟资本交易额的膨胀体现了投机交易高风险与风险转移的特点,它是投机者理性选择的结果。

(1)高风险。投机者属于“风险喜好者”,它们期望从风险承担中获取利润。以期货交易为例,因为此交易方式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素来为投机者所青睐。投机者从事期货交易,只需少量保证金就可以承做数倍于乃至几十倍于保证金金额的交易,而期货市场的统计是按交易额而非保证金金额进行的,所以其统计结果是对实际资金(保证金)的一种统计学意义上的放大。

(2)风险转移。投机者与保值者做交易,其结果是风险从后者转移至前者,基于投机获利的目的,投机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将风险在投机者之间进行反复易手,这样,对应于一笔实盘交易,就有数倍于它的虚盘交易的存在,这也是导致虚拟资本总规模膨胀的原因之一。

 虚拟资本运作模式 金融全球化下虚拟资本运行初探

 

(二)虚拟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市场而非人为

如前所述,资本通过原始积累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取得了对劳动力的优势。资本通过其跨国界流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全球化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可以说,虚拟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是市场运行的自然结果,而决非人力可以左右。这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增值能力,表现为资本的趋利流动。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在国内配置资源,随着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展开,资本走出了国门,时至今日,资本已突破了国家民族的界限,通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最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见虚拟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市场运行的常态,是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尽管在资本的跨国流动中,存在着人力的影响和作用,但这类影响有限,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接受虚拟资本跨国界流动这一客观事实,它绝非人力可以逆转。

 

(三)虚拟资本在中国:发展是硬道理

对于中国是否需要发展虚拟资本这一命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虚拟资本,积极推进经济金融化、货币化的进程。在我国,迄今人们对虚拟资本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其一,对其负面作用如何防范;其二,在“不得已而为之时”如何防范。诚然,虚拟资本有其负面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加强防范,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狭义的消极的研究。从长期看,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虚拟资本,“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规范。一方面,我国金融深化仍有较大潜力,从部分国家的金融相关比率来看,1998年末,美国、英国和日本分别为3.8120、3.3027和2.9110,新加坡和泰国分别为3.3126和3.3841,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则在2倍左右。1999年末,我国金融相关比率大约为1.2左右,这表明我国金融深化仍有广阔的空间(钟伟,2001);另一方面,我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诸多重大难题(如国企脱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只有在虚拟资本的运行过程中才有可能获得答案。

 

参考文献:

1.[法] 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

2.李翀:国家金融风险论,商务印书馆,2000.1

3.IMF:世界经济展望1997.

4.约翰.H.邓宁: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国际贸易问题,1996.

5.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金融研究,2000.3

6.陈淮:关于虚拟经济的若干断想,金融研究,2000.2

7.张颖等:虚拟经济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1.1

8.戴相龙:关于金融全球化问题,金融研究,1999.1

9.钟伟:21世纪初期金融全球化及中国的政策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4

10.吴念鲁等: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否历史的必然,金融研究,2000.10

11.李若谷: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与我们的对策,中国金融,2001.1

 

作者简介:吴志明(1970-):男,湖北武汉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8807.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投资基金运作模式(1) ppp基金的运作模式

房地产投资基金运作模式一、地产基金来源国际房地产基金资金来源:政府提供的资金有:财政优惠贷款(含财政拨款、财政贴息贷款)、政府担保的各类银行贷款、政府提供R&D(研发)资金;私人资本:包括退休基金、养老基金、银行或大公司、保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山西担保公司运作模式值得借鉴_修武信息港 修武信息港

山西担保公司运作模式值得借鉴历史上拥有“晋商”美誉的山西人曾经创造了中国近代银行业的辉煌,如今在信用担保行业山西省更是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被誉为“山西模式”的担保行业发展新路子。主要业绩:2001年10月率先在全国成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 成功农场的运作模式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背景回顾: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

声明:《虚拟资本运作模式 金融全球化下虚拟资本运行初探》为网友飞龍在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